"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这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这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 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拓展资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

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出处:《孔子世家赞》

全文

《孔子世家赞》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

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注释

①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赞,文体名。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

⑦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⑧《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⑨折中:调和取证。

赏析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也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赞美和推崇。文章主要描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以及司马迁对孔子的看法和评价。

首先,文章开篇即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他认为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这种敬仰之情也在后面的描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接着,文章描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教育背景、政治经历、讲学经历等。这些描述展现了孔子的多面性和伟大成就,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

然后,文章着重描述了孔子的思想,包括他的政治主张、教育理念、道德观念等。司马迁认为孔子的思想是高尚的,是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的。他通过赞扬孔子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认同。

最后,文章再次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 。”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推崇,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态度和方法。

总之,《孔子世家赞》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它不仅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和推崇,也展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独特视角。同时,这篇文章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传承儒家思想的珍贵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史记·孔子世家》写的赞,列在该篇末尾。赞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表对孔子无以复加的赞誉而写,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文章主人公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这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这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这话: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马斯克解散超充团队(马斯克解散超充团队是真的吗)
下一篇:华人夫妇被杀害焚尸(华裔夫妇被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