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剧中的贪官原型都是谁?(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官场大地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西官场大地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民的名义》剧中的贪官原型都是谁?(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文章目录:

  1. 《人民的名义》剧中的贪官原型都是谁?
  2. 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一、《人民的名义》剧中的贪官原型都是谁?

《人民的名义》最吸引人的,是其呈现的官场众生相,和直击反腐第一线的犀利笔触。然而这个功劳全部要归于编剧:“中国反腐小说第一人”周梅森。

编剧工作启动后,周梅森亲自进入几所监狱,一连生活了两个多月,并采访了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狱警、贪腐官员等等。

1.赵德汉

原型就是家藏上亿现金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人称“亿元司长”。

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平时骑一辆旧自行车上班,年逾50才当上正处级副司长,检察机关在魏鹏远位于北京“富力城”的一处房子中,从床下和储物柜中当场搜出2亿多元现金,五台点钞机连续清点14小时,一台被烧坏。

2.丁义珍

原型:辽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30日,据最高检案件信息公开网消息,沈阳市人民检察院于9月7日对曾任辽宁省凤城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凤城市委书记王国强(副厅级)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依法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网络上有传言称,今年四五月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委书记王国强卷款2亿多元离境,辗转跑至美国。

2014年12月22日,潜逃美国两年半的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副厅级干部王国强,从美国回国自首。成为近十年来,第一个从美国回国自首的腐败犯罪嫌疑人。

3. 赵立春

原型:赵瑞龙用美色控制了大权在握的高官,是多位贪官的综合形象。

比如苏荣儿子苏铁志。

苏荣被查实的第一个线索,是涉及南昌钢铁集团改制的资产贱卖问题,苏荣指示省国资委必须选择一家特定企业,并要求降低评估价格贱卖给这家企业。这背后是他的老婆和女儿收受了巨额的好处费。

4. 祁同伟

原型:参考了一部分武长顺的案例。

武长顺被称为“白天当公安局长,晚上当董事长。其中个人贪污4亿多元,卖官收入8400万元,行贿1000多万元,挪用公款1亿多元。

5. 蔡成功

原型:江西第一老赖章主恩。

原本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普通企业主,因为种种劣行,被人冠以“头号老赖”,更引爆了包括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在内的众多官员落马的江西官场的“大地震”。

2016年4月20日,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一审以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两罪并罚,判处章主恩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

6. 高小琴

原型:与山西省曾经引起舆论关注的胡氏姐妹相似。

胡昕、胡磊两姐妹自从傍上山西省纪委书记金道铭后,胡家7家企业一夜之间崛起,产业横跨房地产、煤矿、电子政务等。

她们如何白手套?2009年,胡氏以1.5亿元拿到地,半年后被国企2亿元收购;次年胡氏1.1亿元再拿地,半年后被国企3亿收购。占用国企资金开发房子再卖给国企,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

7. 高育良

原型:张越

2009年,原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用省公安厅身份证制证中心的8000多万财政拨款买了多辆豪车,有排量4.0的奥迪和丰田陆地巡洋舰等,每辆价格都是一百多万元。

8. 欧阳菁

原型:白培恩老婆张慧清。

白培恩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后张慧清调任云南电网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云南政协常委。在云南有句话叫:有事儿找张姐,没有张姐办不成的事儿。

9.周梅森在创作中还用了南京市浦口区反贪局的案例。

秋香姐原创,欢迎转发!

二、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历史常识的考查,且试题的数量和考查范围呈现出了日渐增加的趋势。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中的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关于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宁夏卷中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卷中对干支纪年的考查;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关于姓氏起源题等。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历史常识性知识。

  历史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各种纪年、音乐文娱、科举官职、史学理论等等。历史常识类的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考查范围以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难度以识记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难。在复习备考时,对这类知识要多注意,以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以下列举几类必须知道的历史知识。

  (一) 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判定依据主要看有没有“祖”或“宗”。

  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朝廷也会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常见的有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武帝、隋炀帝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一般认为由汉武帝首创,“建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号为“贞观”。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尊号也叫徽号,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是尊崇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的,死后也可以奉上,如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也可以累加,如武则天用过的尊号有“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而是称号,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到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由于尊号太长,称呼不便,用得很少。

  (二) 姓氏来源

  我国姓氏繁多,《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左右。通常所说的百家姓,只不过是集中了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100个常见姓氏。姓氏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

  2. 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 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则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

  4. 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5. 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 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7.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

  8. 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9. 因避讳而改姓。如邱是讳孔丘等。

  (三) 纪年方法

  1.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单配单,双配双,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第一个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

  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的乙,依此类推:

  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 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与公元纪年的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n,如民国三十年即1911+30=1941年。

  4. 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公元元年前一年是公元前一年,后一年是公元一年,然后依次排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公元纪年中,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中又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说来这是个大概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围内,也可以超出这个界限。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

  (四) 避讳问题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封建社会,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不能直呼、直书其名,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 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名叫“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读作“征”了。女真族唐时服属于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讳,改称“女直”。“元来”改“原来”就是为讳朱元璋之“元”。

  2. 官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不写海棠诗,在他留传下来的1400余首诗中,连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没有,《古今诗话》里点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3. 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现在不少人姓邱,其实,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并不姓邱,而姓丘。春秋末年,孔丘被举为“圣人”,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所以就改“丘”为“邱”了。

  4. 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1. 改字。是将需要避讳的字改写成其他字,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做法。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2. 空字。是把需要讳的字去掉,不写在书上。观世音菩萨,为避太宗讳而改为观音菩萨。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王世充”写成“王充”。

  3. 缺笔。是将应避讳的字不完整写出来,而少写一两笔。黄昏的“昏”字本写作“上民下日”,也是为了避讳唐太宗的“民”,才缺笔以“氏”代“民”写作昏。

  (五) 地理山川

  1. 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2. 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江东、江河、岭南、塞北、关内外、九州、西域等。

  如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专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关东,秦汉时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是以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明以后“关东”,乃山海关。以辽、吉、黑为关东,关外。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

  江左、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3.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4.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北京: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六)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1.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3.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七) 史料分类

  1. 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一般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加真实可信。

  2. 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随着新课程和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考历史试题更加突出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而历史常识类试题的日渐增加可以引导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类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素养,又符合当今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也切合了目前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因此,在2010年高考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文史类试题予以高度重视,要对一些重要的文史常识进行整理复习,要精选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与历史常识相关的试题,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以保证高考取得更好成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官场大地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官场大地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山西官场大地震:山西官场塌陷

上一篇:副省级是什么级别(副省级城市有哪些?)
下一篇:强制消费的导游道歉(导游强制消费报警有用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