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愤怒的丘吉尔被找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愤怒的丘吉尔被找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丘吉尔?
丘吉尔身上有很多标签:恶霸、嘴炮、腹黑、诺贝尔文学家等等。“嘴炮”大家都比较熟悉,丘吉尔很能说很会演讲笼络人心,“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文学水平很高,出过《河上的战争》《伟大的同时代者》等书,但卷帙浩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帮他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关于恶霸和腹黑好像被提到的不是很多,这里国历君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他的这两个特征。
恶霸。是一些传记记者给他的称号。因为他“不论在言论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侵犯他人势力范围的恶癖”,多年没去过印度,却执拗地反对让印度获得部分自治;他缺乏中东背景,却强力主张在中东以毒气镇压库尔德人。
腹黑。丘吉尔其实蛮冷血的,在1940年11月14日,面对德国毁灭考文垂的“月光奏鸣曲”计划,据说丘吉尔亲自决定用考文垂全城百姓为代价,保护阿兰?图灵的密码破译团队。结果考文垂有500多家店铺和5万多间民房被炸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处于瘫痪状态;空袭共炸死554人,炸伤4800多人。战后,虽然不断有研究者认为丘吉尔和英国政府以及军方根本没有机会拯救考文垂,但这一“传说”仍然让丘吉尔的“腹黑”本质成为人尽皆知的特点。
虽然他有着很多负面的标签,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如果英国没有这样一位为了英国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的强硬领导人,如果没有一个这样“嘴炮”的精神领袖,民众很难在绝望的时刻坚持下来,整个大英帝国是完全不可能在法西斯的狂潮中幸存下来的。
英国人非常幽默,波茨坦会议icon开一半把丘吉尔选下去了,新首相去开的后一半。丘吉尔是好战分子,二战后期丘吉尔依然热衷于战争,所以被英国人民抛弃了。但也由于丘吉尔军事天赋与强硬手段,使得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iconicon中确实不负众望,力挽狂澜,但是他在战后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不被人看好,所以才把他换掉的。
隆美尔意德混合双打成为“沙漠之狐”制霸北非,25万德军为何擅自投降?
这25万德意联军没有弹药,没有燃料,也没有食物,除了投降还能做什么呢?即便是拼死抵抗也要有弹药啊。这场会战的胜负并不在于陆战,而是地中海制海权的夺取,正是因为盟军彻底夺取了突尼斯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困守突尼斯的德意联军补给断绝,最终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
早在1943年初,突尼斯的非洲集团军群司令部就已经向最高当局提出,要想维持该集团军群的战斗力,每月至少需要14万吨补给。不过意大利当局只能答应满足12万吨的要求,实际情况更加严峻,甚至可以说是绝望。3月份运到突尼斯的补给只有2.9万吨,其中1/4是空运的。而他们的对手盟军在3月份运到北非的补给是40万吨。4月份,德意联军的补给减至2.3万吨,而在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只有2000吨,此后突尼斯的德意联军抵抗彻底崩溃,出现大规模的投降行为。仅从物资补给的状况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德意联军的崩溃是迟早的事。
在突尼斯战役的前期,德意联军打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尽管盟军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是进展依旧缓慢,没有达成任何实质上的突破。不过随着德意联军的补给越来越少,形势逐渐开始恶化起来,联军的弹药储备只够部队作战3日,燃料也只剩下一次补给单位的1/4,仅够行驶25公里,机动防御已经不可能,德军的抵抗已经到了极限。德意联军的指挥官阿尼姆这样说到:“即使盟军不再进攻,我最迟到6月1日还是非投降不可了,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如果从单纯的账面数据上来说,1943年初,德军在北非的兵力也是历史最高峰了,再加上意大利军队的话,其军队规模非常的可观,但是从战场局面上来说非常糟糕的,当时英国人已经从东面为攻过来,而美国在北非登陆之后从西面,如此一来,德军手机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虽然南县没有什么兵力,但是那是大沙漠,是死路一条,北面为地中海,当时盟军已经掌握了制海权,德军实际上已经被,孤立出来没有后援。
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已经陷入绝境当中,本地没有什么补给品可言,不存在什么工业,农业生产也相当落后,能保证德军不饿死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作战所需的物资供应。由于制海权的失去,德军已经失去了人员,物资,弹药等补约,无力作战,盟军却有大规模的海运来补充物资,对德军来说,继续打下去,除了增加自己的伤亡之外,没有任何好处,投降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愤怒的丘吉尔被找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愤怒的丘吉尔被找回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