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容易跳楼自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有哪些发朋友圈能把人笑死的句子?
(图喜自取)
🔸 原计划今年挣十万 ,现在还差十五万
🔸好怀念以前瘦的时候啊,那时候我只有五斤
🔸开学第一天我就把同桌打了一顿,老师说要我叫家长。我说:没事,我自己一个人能打赢!
🔸说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工作后 连一场说走就走的下班都没有
🔸大家信教吗,我是回笼教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睡觉。
🔸日子很狗 但我不敢骂它 怕它疯狂咬我
🔸哥守了20年的处男之身,终于在昨天晚上!变成21年了
🔸讲起道理小嘴叭叭,遇上事情眼泪哗哗
🔸我下辈子想做个美女
虽然这辈子也是
🔸长肉这种事情 有本事 你别冲腰 冲胸来!
🔸 很好奇, 你们那些今天给五千, 明天给一万。奶茶52 过节1314 虾是没有壳的柚子剥皮的 男朋友哪里找的
2、推荐全世界十部恐怖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呢?
当之无愧公认的最吓人的恐怖片至今为止,可能还是日本的咒怨,但是恐怖惊悚片的鼻祖,还得是闪灵。
1、闪灵
1998年,第511期香港《电影双周刊》评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莱坞恐怖片”,《闪灵》排名第一。评语写道:“看恐怖片就像吃安眠药一样,看得多就越觉得不可怕。即使是恐怖片经典之作《驱魔人》,看得多了也会麻木,再也不会害怕。任何事情都有特殊例子或者例外,《闪灵》就是越看越令人感到可怕。
2、咒怨
这是一部多条叙事线路打乱编制的经典恐怖作品。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的恐怖程度在午夜凶铃之上。每次看到那女人满脸血爬下楼梯就觉得可怕。其实看恐怖片最大的效果不是在你看片的恐惧,而是它给你带来的后遗症,那阵子大晚上真的很害怕有鬼会钻我的被窝或者我的视线上方出现倒挂的鬼。
3、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孩子容易跳楼自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并不复杂,我们从几个地方去看。
第一,成年人的竞争问题。
萨沙大学毕业进入现在的公司时,公司要求本科生即可,对专业没有太多要求,当然不能是学文科的,仅此而已。
干了七八年后,发现公司招人标准大幅度提高,要求是名牌大学本科生,必须专业对口。但我们公司的大部分岗位其实技术要求不高,新人就算没基础,来了学习半年也可以上手,大专生就可以胜任。
后来就不一样了,门槛提高了名牌大学硕士生的水平,还要求专业对口。
搞笑的是,这么多年来公司的工作其实差不多,只是招人的门槛越来越高。
这说明什么?
说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别的行业不敢说,IT行业大公司的人员早已饱和,早就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明明是大专生可以干的工作,因为大量本科生、硕士生也来应聘,水涨船高为非名牌大学硕士生不收。
这客观说明,中国同世界真正的科技大国是有很大差距的,科技企业规模是有限的,根本消化不了每年毕业的大量高等人才,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后到了夸张的地步。
有人说,人家问孩子跳楼,萨沙说成年人竞争干嘛,有病吗?
就是因为成年人哪怕读了大学也不好混,才会造成孩子们有巨大的压力。
第二,升学的压力。
萨沙的时代,绝大部分初中生可以顺利升入高中,但高考录取率就比较低,一般是百分之几。
虽然这样,但孩子们最低程度可以接收高中程度的教育。即便高考失利,还可以用各种方法继续求学。
退一步说,就算不能继续求学了,好歹也是18岁的成年人,可以去社会上工作。
但是,今天的升学压力远远大于萨沙那个年代。以我们南京为例,初中升高中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升学率。
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五十的孩子,甚至没有资格去读高中。
那么大家发现一个什么问题?
对啊,上面说名牌大学本科生尚且难找工作,那么一个初中生能干什么?除了作为低端劳动力出苦力以外,恐怕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像样的工作。
而且初中的孩子仅有15岁,还是未成年人,就早早的被宣判未来的人生,是非常残忍的事情,更别说人生基本就完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家长又怎么能不拼呢?
萨沙前几天亲耳听说,我们南京一些民办小学,六年级毕业时候竟然已经将初三的很多课程都提前学完了。大家想想看,这都拼到什么地步?试问压力能够不大吗?
第三,家长的焦虑。
除了家财万贯或者权倾朝野的家长,很少家长不焦虑的。
竞争如此激烈,而且开始竞争又如此之造,现实又如此残酷,家长怎么能不焦虑呢?
焦虑的结果,就是不惜代价逼着孩子去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习,不是你逼就能逼好的。
况且初中升高中淘汰率就有百分之五十,而名牌大学录取率又只占参加高考人数的百分之五,研究生录取率又是百分之二十五。
也就是说,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从初中到研究生,只有千分之六的通过率。
也就是说,每166个孩子中(小学5个班级)才有1个成为研究生,才算有机会混的比较好。
退一步说,能够就读名牌大学本科来保证自己或许有份稳定的工作,也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概率,40个孩子中有1个(每个班的第一名)!
这难道不值得焦虑吗?
家长的焦虑,必然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这些焦虑和压力下出现心理异常又有什么稀奇。
萨沙想起蔡澜老先生,接受采访时谈躺平文化。
81岁的蔡澜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这辈子活明白了。
对于年轻人的躺平文化,蔡澜是这么回答的:嗯,本来就应该这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