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意义
1、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4、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
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5、如果说意义,那就是把红军保存下来,把革命得力量保存下来。
当时是这样的,由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因此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进而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说实话,当时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谁都会当做革命低潮,对革命无望,很多人开小差溜了,再加上由于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大量减员因此红军在转移的时候不得不紧急“扩红”。
红军撤出了根据地,共产党员贺页朵冒死保存下来的入党誓词,并在1951年上交给国家
而且湘江战役,红军主力遭到重创,从八万人锐减至三万人,说实话,当时只要是意志不坚定的都得溜,如果换做别的成色的武装,估计早就散架了。当时蒋匪军也普遍认为,红军经过湘江战役已经不成气候,消灭红军指日可待。
但是奇迹是,红军不仅没有散架,不仅没被消灭,革命也没有被扑灭,红一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成功跳出蒋匪军的围追堵截转移到了陕北,而且三大主力红军都在陕北会师。
何解?其实中外很多人都在研究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众说纷纭,我就说说我个人的感悟:
一、红军是一个组织性很强的武装
这种组织性很强不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恐惧的基础上,也不算奇怪下级对上级的完全服从,而是通过党组织凝聚起来的。其实除了人民军队之外的其他武装,都是通过恐惧来实现对军队得掌控,保证命令能够贯彻执行,但是人民军队却是例外。那么如何通过党组织凝聚起红军,那么就是第二点。
二、理想主义
因为红军的党员都是理想主义者,用美国记者斯诺的话说就是,红军战士对他们参加红军之后经历过的战斗如数家珍,但是对参加革命之前的经历却不愿提及。
红军冲锋枪手
因为红军战士大多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在地主、资本家、官僚的压迫下受尽苦难,或者说他们是奴隶也不为过。反而他们在参加红军之后才得到了人的尊严,因为他们在红军之后获得了平等的对待,他们有了作为人的尊严,而且还获得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所以对于红军战士来说,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却是快乐的生活。
笑容清澈的红军女战士,这张照片是一个外国记者拍的
革命理想高于天
之所以很多红军战士不愿意回忆曾经受苦受难的日子,是因为不愿意回到曾经受打骂压迫的日子。但是经过党的教育的红军战士,不仅希望自己不再过那种非人哉的日子,同样把所有受苦受难的被压迫的老百姓解放出来。
红军菩萨,原因是一名救治老百姓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死后忠骸被救治的老百姓收敛,国民党反动派妄图破坏陵墓,但是在老百姓的保护下一直安然无恙,当地一直有红军卫生员显灵救治老百姓的传说,因此这位红军卫生员也被老百姓当做菩萨供奉。
红军在长征途中,一直在对老百姓宣传革命思想,同时也积极为老百姓做好事,比如不扰民、不抢劫老百姓、买卖公平说话客气,借钱借东西还开借条。中国历史上向来兵匪一家,对老百姓这么客气的军队历史上根本没有第二家。所以,广大底层人民在接受并理解红军的宣传之后,也会支持红军,甚至是加入红军,参加伟大的解放斗争。
红军和老百姓半条被子的故事,故事里三名女红军应该为实现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牺牲了,但是当初红军赠送得半条被子一直完好的保存。
最后,向为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致敬。
本文标签属性: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都有哪些
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