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所以,《灵枢·海论》称之为“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经络系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经络系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经络系统是什么?其定义、组成、循行连接规律是什么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所以,《灵枢·海论》称之为“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仔蚂皮。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奇经有八条,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它们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后,却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十二经别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十二念差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弥补正经之不足。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脉是细小的络脉。
经筋物返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所以称为“十二经筋”。经筋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各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称为“十二皮部”。
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经脉系统
1.十二经脉
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猛物仿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蚂郑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枝纤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二)络脉系统
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
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三、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经络系统与针灸治疗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经络系统与针灸治疗简介
经络系统是经络学术语,经络学是在世界医学中,唯一由中国发明的独特学说岩袜,它在防病治病方式上,不是依靠药物,而是以调理经络之气来起到作用。经络学认为人体脏腑之气由经络输注,可在体表寻找到相应的部位,这些部位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内部的脏腑器官之气相通,外部多当肢节、筋肉或骨骼之间的凹陷处,因其功能上内外之气互相输通,位置上又以孔隙为主,所以称为“腧穴”。腧穴与腧穴之间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与内部的脏腑器官之气相通的,有规律地连贯形成的网络结构。
简介:
中医将经络的生理功能统称为【经气】,其主要表现在联系,滋养,调节活动各方面。经络沿身体特定路线循行,联系内外组织。病理上,病邪可沿经络传变,侵袭身体各部,又或者体内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医生可依症候来分析辨别脏腑经络受病的深浅。治疗上,通过刺灸体表腧穴,疏通经气,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改善失衡状态,达到防治目的。针灸学内容如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都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经络学说是针灸处方的基础,熟悉经络循行和交接规律等,对辨经络、选穴定方非常重要。中医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败枣瞎五络脉,以及无数的孙络和浮络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是主干;十二别经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的内行支脉;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及躯干的外行支脉;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作用;十二经筋支配筋肉骨骼;体外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而有十二皮部。经络系统对中医学的重要性就像解剖学、生理学对于现代医学的重要性。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左右对称地分布于身体两侧,是经络系统主干,气血运行的主要通察空路,与脏腑直接联系。十二经脉循一定方向行走,或上行,或下行,并且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川流不息,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体系。除了两经首尾直接相连外,它们还通过脉络分支更全面地连接。十二经脉有手经、足经、阴经、阳经之分。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走向可总结为:【手之叁阴胸内手;手之叁阳手走头;足之叁阳头走足;足之叁阴足内胸】。每条经都经过手或足,有一定的起止点,同时又循行到身体的脏腑及某部位。根据四肢内外、阴阳的`对应,表现特定的组合:
表里配合:四肢内外两侧的相对经络互为表里,在四肢末端相连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如此共可分作六组:手足太阴配阳明;手足厥阴配少阳;手足少阴配太阳。这种表里关系加强了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针灸施术时,据此而有表里经取穴法。
同名配合:同名经在心胸部或头面部相连接,使手足产生直接的联系。针灸施术时,选用同名经的腧穴来治疗本经疾病,可获满意疗效。
属络配合: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必和一个脏腑相统属,又必和另一个脏腑相联络。这种【属】一个脏腑而【络】一个脏腑的关系,必须阴经与阳经配合,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因此每一个经脉的属络,也可说明一脏一腑的紧密联接。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经络系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经络系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经络系统: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