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中,百人旅行团死里逃生,事件背后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黄河发水灾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件)(黄河下游发生洪水事件之前一定要听从劝告的人却非常少)

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1位,而且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对于当地人的劝告要听从。在这次发生洪水事件之前,有当地的人向游客喊到涨水了,让他们赶快走,但是听劝告的人却非常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涨水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涨水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洪中,百人旅行团死里逃生,事件背后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黄河发水灾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件)(黄河下游发生洪水事件之前一定要听从劝告的人却非常少)

文章目录:

  1. 山洪中,百人旅行团死里逃生,事件背后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
  2. 黄河发水灾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件

一、山洪中,百人旅行团死里逃生,事件背后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四川发生山洪的灾害,当时有一个旅游团,团中有100多名的团友去玩水。当时他们可以说是死里逃生,躲过了一劫。经历了山洪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龙漕沟是被政府禁止下河的一个非法的景点。但是在当天的旅游路线里,他们是按照旅游公司领队带着,在河段玩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生了山洪,他们往沟口走的时候,才看到禁止下河的警示牌。

这也是让他们感到非常后怕的。当时山洪发生的非常突然,让他们都有些懵、仅仅几秒就看到河水变黄。而且跑上岸之后水就冲了下来,通过这件事情让他们旅游团的人都有些意外和受到惊吓。所以这个事故是非常严重,而且是完全可以给规避掉的,而这件事情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因为这次的山洪造成了7人死亡,8人受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就是因为疏忽,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悲惨结果。

首先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对大自然有敬畏的心,因为人类是自然界中非常渺小的。所以在外出的时候对于不能爬的山不可以去爬,如果不能下水的地液磨槐方也是不能去的。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1位,而且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对于当地人的劝告要听从。在这次发生洪水事件之前,有当地的人向游客喊到涨水了,让他们赶快走,但是听劝告的人却非常少。

而在山洪发生的时候速度非常快,让他们没有办法去及时的躲避。如果他们能够听从劝告,那么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事情。因为当地人生活在附近,所以会对当地更熟悉和了解,所游宴以一定要听从安全劝告。而且也要掌握一些旅游的常识,如果河道有露出的石头,但是没有长青苔,那么说明就可能会经常发生山洪。而且河边闹友坡上没有长植物的高度,可能就会是洪水发生的高度。

二、黄河发水灾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件

黄河历史上的几次水灾

“黄河中下游发生的大洪水,除了有实测资料的1933年、1958年和1982年3次以外,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洪水痕迹调查,尤其是近年来的分析估算,业经整理审定了的凯滚游还有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的两次。”成刚介绍说,“1761年8月17、18日(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在黄河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

经多年的历史资料查证,这次洪水主要来自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汇入黄河的小支流,黄河下游多处决口。

1761年洪水花园口断面洪峰流量为32000立方米 /秒。

伊洛河、沁河下游沿河城市备受水患之苦。

伊洛河从洛阳至偃师整个夹滩地带,水深都在一丈以上。

偃师、巩义、沁阳、武陟、修武也都是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余不等。

据当时河南巡抚奏折,总计河南省被水冲十州县,另有十六州县禾苗被淹。”

成刚接着介绍说,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了一场大暴雨。

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

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性暴雨形成。

这次洪水,根据沿河古代遗物和洪水淤沙调查,均可说明1843年洪水位至少是千年来最高者,它的重现期可视为千年一遇。

在洪水调查中,黄河潼关至小浪底河段两岸居民对这次洪水灾害的记忆极为深刻,并有许多歌谣流传至今。

如“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等。

据当时河南巡抚鄂顺安润七月八日奏折称:“又据、陕州、新安、渑池、武陟、郑州、荥泽等州县禀报,该州县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黄水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现已报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汜水、陈留二县情形为最重。

洪水下泄至中牟,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360丈(约1000余米),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门向东南漫流,经贾鲁河入涡河、大沙河夺淮归洪泽湖。

被淹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境内西起扶沟、西华,东至通许、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泽湖。”

1933年的八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自1919年建立陕县水文站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1933年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大洪水。

由于这次洪水峰高量大,给黄河中下游造成了严重灾害。

中游暴雨区内洪水横流,人畜漂没,下游多出决口。

1958年7月14日至18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洪水。

黄河花园口站7月17日晚,出现了自1919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

接着,成刚详细介绍了1982年黄河大水灾的情况。

1982年黄河大水灾

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山陕区间和泾、络、渭、汾河降大雨到暴雨。

黄河三花间干流及伊洛河相继涨水,花园口站8月2日18时出现流量15300立方米/秒的洪峰,7天洪量50.2亿立方米,1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持续52小时,是195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这次洪水,黄河下游滩区普遍进水偎堤,伊洛河夹滩和两岸洪泛区漫决进水,滞削了洪峰。

为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了东平湖老湖分洪蓄水。

历经7天,洪峰于8月9日入海。

这次天气过程,自7月29日开始,当晚深入黄淮地区的九号台风外围的低空东南风急流与冷槽相遇,三花盯销间开始出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30日雨区有所扩展。

31日至8月1日台风低压移入三花间南部,并与陕西低涡结合,暴雨和特大暴雨面积继续扩大。

8月2日雨区北移至沁河、汾河一带,直到3日台风低压消失,暴雨过程基本结束。

“这次暴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中心强度大,分布不均匀。”成刚说,“其最大暴雨中心位于伊河中游嵩县陆混,7月29日降雨量达544毫米,其中11个半小时降雨535毫米,最大强度为一小时87毫米,连续5天最大降雨量为782毫米。”

连续暴雨,形成三花间干支流接连出现三次洪峰。

第一次形成花园口站1982年7月31日64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

第二次形成花园口站8月2日洪峰流量11200立方米/秒。

第三次洪峰即备握1982年最大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秒。

由于夹滩和两岸洪泛区进水,淹没面积约260多平方公里,滞蓄水量约4.6亿立方米,小浪底、黑石关、武陟三站洪水与小花区间(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来水,汇合形成花园口站15300立方米/秒洪峰,7天洪量50.2亿立方米。

8月3日4时,洪峰到达夹河滩站,洪峰流量14600立方米/秒,较1958年的削减量增大7.2%。

为了减轻艾山以下防洪负担,运用东平湖老湖分蓄洪水,林辛闸和十里堡分洪闸先后于6日22时6分和7日11时10分开闸分洪,9日20时12分和9日23时18分先后关闸,总分洪量4亿立方米。

这次洪水的含沙量较小,花园口站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2.1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63.4公斤。

花园口以下河道“上淤下冲”。

花园口至孙口段共淤积0.8亿吨,其中67.6吨的泥沙淤在高村至孙口段。

孙口以下共冲刷0.382亿吨。

成刚分析说,这次洪水的降雨量、暴雨范围和三花间的洪水总量均大于1954年和1958年。

洪峰略大于1954年,小于1958年。

洪峰沿程消减大,传播速度较慢,洪水位多数站高于1958年。

这次洪水的降雨量较大,而洪峰流量较1958年为小,其主要原因有:1.三小间(三门峡至小浪底)降雨中心的雨强较1958年小,所以1958年三小间洪峰流量为11000立方米/秒,而1982年只有4760和3520立方米/秒。

2.降雨时程分布不如1958年的集中,致使伊洛河及三小间均产生连续洪峰,先后下泄,而1958年只产生一个洪峰。

3.陆混水库蓄水和夹滩滞洪削减作用较1958年为大,1958年到黑石关削减30%,1982年削减50%和55%,即有白马寺、龙门镇合成流量7100和9070立方米/秒,到黑石关减小到3540和4040立方米/秒。

4.干支流洪峰遭遇情况不同,1982年干流小浪底洪峰与伊、洛、沁河黑石关、武陟洪峰没有完全遭遇,而1958年洪峰主要由小浪底洪峰与黑石关洪峰相遇而成。

1982年洪水普遍漫滩,发生了刷槽淤滩,在涨落水过程中同流量水位明显下降,而由于河道多年的淤积结果,1982年洪峰流量虽较1958年小,但其洪水位普遍高于1958年,一般高1米左右,柳园口和苏泗庄局部河段高达2米左右。

由于东平湖滞洪,致使艾山、洛口水位较1958年低0.4米左右,而利津又高于1958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涨水事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涨水事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涨水事件:美国水门事件

上一篇:美国3号人物被罢免(关于美国3号人物被罢免的3个解答)
下一篇:王亦然及王亦然个人资料(王亦然个人资料)(他是中国企业家和慈善家,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