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文章目录: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虽然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对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的划分范围不尽相同,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是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看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1

  整个青年期(包括少年期)年龄的区分大体规定为11、12岁到25-28岁。少年期,即为初中阶段,年龄范围为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即为高中阶段,年龄为14、15岁至17、18岁;而青年晚期的年龄范围为17、18岁到22、23岁,大致属于大学阶段,而有些学者把青年晚期延长到28岁,这也并不影响青年晚期的特征的概括。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生理成熟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在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认知能力发展

  由于青少年时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活动向学习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质的变化,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言语都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高度发展的概括化观察力。

  概括化是观察力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其观察能力虽然是敏锐的,但缺乏概括性,观察得不够深刻、不够全面。青少年则不同,他们可以利用日益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组织、调节和指导观察活动,以提高观察的概括性。

   2、获得成熟的记忆力

  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记忆力达到一个空前成熟阶段。意义识记代替机械识记而成为识记的主要手段;识记的目的性增强,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而居于支配地位;进入了记忆最佳时期。

   3、形成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思维类型上看,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经验型的,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的支樱友持,理论思维发展得不是很好。到了17、18岁之后,其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急剧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一种成熟的思维形式,并导致辩证思维的发展。使青少年有可能形成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二、个性的成熟

  从少年到青年,个性逐步形成。少年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稳定性低。

  进入青年期,青年的个性虽然还有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可能,但已相对稳定。主要标志是:

   1、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2、世界观初步形成

  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期,初步成型于青年初期(此时尚不太稳定),到青年中后期进一步成熟。青年对世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学校脊模槐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政治活动以及青年中后期生活道路给青年的锤炼是青年期世界观形成的基础。青年世界观的成型表现在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和恋爱都有了比较稳定而系统的看法。

   3、兴趣、性格趋于稳定,能力提高

  兴趣是个性倾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的兴趣是广泛而多样,逐步稳定,持久性提高,日益深刻。性格和能力都是最能表现个性差异的心理特征。性格在青年初期基本定型,此后的改变十分细小。能力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能力发展的速度不尽相同,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都要到青少年期才能趋于成熟,并在青年后期都先后达到高峰。码余

   4、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提高

  青少年开始进入自觉的道德水平阶段,形成信念,知道自己行动的原则。这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所掌握的道德准则范围广、质量高。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情感中的直觉式情感逐渐减少,伦理道德式的情感体验开始占优势。此外,道德理想更为现实,知行脱节的现象也日趋减少。

   三、情绪、情感特征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其主要特征有:

   1、热情、容易激动

  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

   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

  青少年的几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的起因以及表现特点与儿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绪情感已经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于智力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长,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

   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渐稳定

  这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情感持续的时间延长,情感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转换,受外部情境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表现在青年的情感类型正从外倾型向内隐型过渡,他们能根据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

   四、意志特征

   青年的意志发展迅速,其特征是:

   1、完成意志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自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同时青少年能不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觉性日益增强。

   2、行动的果断性增强

  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青年面对充满矛盾的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少年相比,青年的轻率和优柔寡断都相对减少,动机斗争过程也逐渐内隐、快捷。

   3、自制力增强

  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

   4、富于坚持精神

  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持性,不过在这方面,青年人比少年强得多。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五、言行特征

  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它像一面可以折射的透镜,将青少年的内心活动反射出来。

   1、成熟的言语表达能力

  其主要表现是:青年人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口语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言语表达基本成熟;内部言语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

   2、行为动机、表现上的成年型,行为控制上的童年型

  他们要求完全摆脱成人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冲动。在这方面,少年尤其突出。

   六、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成熟,其性意识也开始觉醒,性心理的发展随年龄的升高而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行为表现。比如:对性知识的追求,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对导性的爱慕、向往,对爱情的渴望,性的幻想与欲望,性冲动与自x行为等。这些性心理活动的表现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然。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中的不良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的相对缺乏、个人认知模式偏差或早期性经验等原因,使得青少年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应付自己的性心理的变化和表现,有的还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2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心理学和医学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青少年心理 健康方法

  1、首先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人体生理发育,特别是青春期人体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科普书籍,有助于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生理变化,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担心和疑虑,但要特别注意,应该到书店去购买国家出版社出版的正规书籍,千万不要到地摊去购买非正规书籍,更不可从色情书籍里去了解人体生理知识,那样会让孩子受到误导和毒害,贻患无穷。

  2、让孩子多读一些心理科普书籍,了解心理发育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尽快学会适当的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心理的健康发育。一些名人名言、名人传记、道德伦理等有关提高综合素质的书籍,也有助于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

  3、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分担家庭的责任和负担,这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会促进孩子理解生活的艰辛、快乐和意义,正确认识劳动、努力与享受、成功的关系。增强他们对待和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深入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增强自信心。这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非常有益,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好文化知识的必要保证。除此之外,更有效地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认识事物,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促进心理发育非常重要的环节。

  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是不注意做好保健工作的话,那么很容易孩子的成长留下不利的阴影,所以建议家长们都能够更加的注重孩子的心理保健,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一、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调查结果,那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我们每一名幼教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因为这项工作直接牵扯到孩子一生的身心发展,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水平。

   二、解了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准确洞悉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又分为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孤独症,行为障碍又分为注意力障碍(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以前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之后,清晰地进行了区分,为以后准确进行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明晰了遗传、脑损伤及环境是形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行儿童心理问题原因探究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多走弯路。

   三、基本掌握了进行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

  了解了面向全体幼儿的养成性教育模式及面向有心理问题幼儿的补偿性辅导模式。基本掌握了行为疗法及绘画疗法的干预技术。

   四、初步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思路

  学习了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干预,将通过复习归纳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儿童心理问题的知识体系空间,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掌握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要结合教学计划与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三要园长、教师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四要鼓励教师写教育个案,进一步丰富拓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3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小学生跳楼自杀、厌学、孤僻……许多极端的事例表明,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南京团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中心,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有关专家组织了一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学。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

   82.08%小学生心理健康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拉萨路小学、太阳城小学、高淳阳江中心小学、六合区实验小学等10所小学的302名1~6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填写。

  从结果上看,小学生总体心理状况较好,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占82.08%;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其中轻度以上即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说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多数为轻度心理障碍,只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可恢复健康。

   “学习障碍”排在首位

  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生虽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有30.8%的学生在至少一个分量表上存在问题,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适应不良,按问题的集中程度排列依次为: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不良习惯、品德缺陷和特种障碍。

   心理健康 女生好于男生

  进一步从不同人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将小学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班队干部与非班队干部、身体健康与患病、不同成绩水平分类,调查对于每一类人群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详细分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刮痧,拔火罐,小心刮痧拔火罐害了你(刮痧、拔火罐不能乱用)
下一篇:铁心兰扮演者及绝代双骄铁心兰扮演者(绝代双骄铁心兰扮演者)(《绝代双骄》铁心兰扮演者:xxx)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