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个人资料
般若是一个宗教术语,拼音是bō rě。佛法两大分支"般若"、"禅法"中的一支。般若(bō 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 ,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在印度瑜伽经典《瑜伽(合一经)》中有明确定义: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般若意义
般若一词出自印度瑜伽,意为辨识智慧,在印度《瑜伽经/合一经》中有本词的完整解读。
《瑜伽经/合一经》片段截取:
I.48.这个辨识智慧中,充满了真相。
I.49.它所获得的直接知识,不同于推理和听来的那类知识,亦可涉及特殊对象。
---------------------------------------------------------------------------------------------------------------
II.25.消除无知,则可消除结合。由此,见者可得:解脱。
II.26.消除的方法:持续稳定的辨识能力。
II.27.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II.28.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II.29.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
II.30.①外律:不伤害、诚实、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婪。
II.31.这些是普遍的伟大誓约,不限于生命的形态、空间、时间或场合。
II.32.②内律:净化、知足、自省、自学、顺从自然。
II.33.不伤害:如有负面思想扰乱时,培养反向思想来中和。
II.34.负面思想:如暴力等,无论是去实行、去煽动、去认同。它们源于贪婪、愤怒、妄想,
程度或弱、或中、或强,结果是无尽的无知和苦痛。因此,要培养反向思想。
II.35.建立不伤害的思想,便会放弃这些敌意的出现。
II.36.诚实:行为可得享果实。
II.37.不偷盗:一切珍宝将接近。
II.38.不纵欲:精力可得旺盛。
II.39.不贪婪:可得轮回原因的知识。
II.40.净化身体:使人不再依恋自身肢体,亦不再依恋他人肢体。
II.41.净化心灵:带来心明、欢喜、神凝、感官易控,以及认清自性的能力。
II.42.知足:可产生最大的快乐。
II.43.自省:去除不纯,身体和感官可得完美。
II.44.自学:与所望之神性相连通。
II.45.顺从自然: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亦可得完美与合神。
II.46.③调身:姿势安稳舒适。
II.47.放松着力点,合体于无限。
II.48.由此,超越二元对立性的干扰。
II.49.④调息:调身稳定之后,调节呼吸的出入。
II.50.或出、或入、或停(三种):观察它们的方向、长短、频率。逐渐长缓、细微。
II.51.第四种:超越呼吸出入的现象。
II.52.由此:智慧之光的遮盖被消除。
II.53.由此,意识适合凝神。
II.54.⑤制感:意识脱离对象,感官也由此脱离对象。
II.55.由此,可得感官的最高顺从。
III.1.⑥凝神:意识凝注一处。
III.2.⑦入神:思想一直持续不断流入对象。(Dhyana:移入对象。旧译:禅那、禅)
III.3.⑧合神:由此,一直到只有目标显现,似乎自身无存。(Samadhi:合为一体。旧译:
三摩地、定)
III.4.以上三者一体:全神合一(总制/入定)。(Samyama:全部统合控制到一起。旧译:
三夜摩)
III.5.掌握此法,终极智慧出现。
般若般若种类
以种类而言,般若有二种、三种、六种之别,二种般若有如下之三者:
一 共般若与不共般若。共般若,即为声闻、缘觉、菩萨共通而说之般若;不共般若,则仅为菩萨所说之般若。
二 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观照一切对境之真实绝对者;此虽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称般若;观照般若,即能观照一切法真实绝对实相之智慧。
三 世间般若与出世间般若。世间般若,即世俗的、相对的般若;出世间般若,即超世俗的、绝对的般若。又实相般若与观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则称三般若。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断,了解诸法差别之相对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实相、观照般若之般若诸经典。又实相、观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能之对象的一切客观诸法)、眷属般若(随伴般若以助六波罗蜜之诸种修行)、方便般若,则称六种般若。
六般若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六种,就是所谓的六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第六种是观照般若。六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体会方法
六般若是一而六,六而一,无非是回到当下,请大家仔细看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
①文字般若:"现在请大家仔细看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这句话是文字般若;
②方便般若:大家仔细看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这个行为是契入般若境界的方便,是方便般若;
③观照般若:您仔细看金婆罗华的时候行为就是观照般若,妄想皆无,这时已经远离了分别意识,就是观照般若;
④实相般若:这时候您的心灵境界就是实相般若;
⑤眷属般若:这时候您已经成就了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所以,其它五度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宇宙万法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所以是眷属般若;
⑥境界般若:这时候您的自心一方面没有妄想,一方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时具备这两点的现前一念、当下一念就是佛境界,所以是境界般若。
实际上,我们时时处处都生活在自性之中,就是时时处处都具足六般若!
十般若经
《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实相般若
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
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
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
境界般若是对实相般若的认证方式:清凉国师说"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朗然,即如如佛。"是说没有妄念的现前一念心,是没有想过去,也没有想未来,只是当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心灵本体的时候,同时具备寂和照两个方面,这就是与如来相同的心灵境界,这就是境界般若。
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显现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本文标签属性:
般若:般若波罗蜜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