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琴年龄资料哪里人,艺术人生,艺术特色,获奖情况

魏凤琴个人资料

魏凤琴,女,生于1964年1月,河南省商水县人。197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越调剧团主要演员。2004年被评为周口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宣传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6月荣获河南省首届"文化先锋"光荣称号。2006年1月被省剧协、郑州市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听众点播"栏目评为河南十大"最具魅力奖"演员奖。2007年当选周口市第二届政协委员和河南省第六次文代会代表。

魏凤琴年龄资料哪里人,艺术人生,艺术特色,获奖情况

魏凤琴艺术人生

28载日月如梭,今天的魏凤琴已是河南省越调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成为新一代的越调表演艺术家。据凤琴说,她之所以在幼年时萌生出了当演员的梦,仅仅是觉得唱戏很好玩,而一旦梦想成真,却怎么也找不到好玩的感觉了,起早贪晚地练功,累得她腰酸背痛时常偷哭;反反复复地练唱,使她一听见胡琴响就头皮发麻。于是她打算当逃兵,"预谋"在父亲来看她的时候一块儿走,再不回来。就在小凤琴眼巴巴地候望着父亲的时候,一天晚上剧团演出《红灯记》,扮演李奶奶的申凤梅化妆时突犯心脏病昏倒在地。人们吓得乱作一团,正准备换戏,醒来的申凤梅说:"不能换戏,好多人是冲着我来看戏的。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观众失望。"接下来,她强撑着演完了这场戏。这件事探深地震撼了小凤琴的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观众失望"这句话,也成了她的座右铭。不久,爸爸来剧团看她了,她没有诉苦,也没有回去。她仿佛一夜间长大了,懂事了,再不觉得学戏是件苦事。几乎每天早上,她都在天还未亮、低头只看见一双白色练功鞋的时候起床,然后跑到剧团院外的小河边喊嗓子、练身段;夜里也不再是个早早贪睡的孩子,不是看老师们演戏,就是在院子里练功,还经常向老师们请教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她就这么坚持了下来,几年后成了越调剧团最优秀的学员。于是,她心中开始萌生出一个新的期待:早日与她崇敬的申老师同台演出。 她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1977年传统戏解禁,剧团决定以最强大的阵容排演《杨门女将》,申风梅、陈静、何全志、刘琳等一帮艺术家全部出马,刚满14岁的凤琴被分配饰演杨八姐这一重要角色。接到任务,凤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迫不及待地看完剧本,没觉得这角色有什么难演的。不想当她踌躇满志地走上排演场后,举手投足在导演眼中全是错的,因为听不懂锣鼓经,连一次按节奏出场亮相也过不了关了。两场排演下来,她的自信荡然无存。这天晚上,她躲在房里偷哭。早已经觉察出她为难情绪的申凤梅来了,看着她笑道:"闺女连一出古装戏都没看过,又是头一回排戏,表现得不错了。"听到鼓励,凤琴破涕为笑,接下来,申凤梅一句一句地给她讲戏,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为她做示范。此后数日,申凤梅每天见缝插针地为她辅导,凤琴的进步也一天比一天快。

《杨门女将》上演了,从"小杨八姐"身上所展示出来的俏丽、机灵、刚烈与率真让观众喜不自禁。导演高兴地拍着她肩膀说:"你是个出色的小八姐,我却差一点儿犯错误把你换下来!"听到导演的夸奖与"检讨",凤琴哭了。这眼泪中饱含着她对申老师的感激之情。她心里明白,在导演所说的"差一点"与"出色"之间,连接着申凤梅默默扶植后人的无尽爱心。第一次塑造舞台形象,风琴感到了说不出来的陶醉,期待着更好的机遇早一日降临。但她毕竟是太小了,在此后的一两年中,再也轮不上有名有姓的角色,只能列班于演出人物表末行的"丫环若干"、"群众若干"之中。她的心再度波动,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这时,一位将在以后伴随她终生的小帅哥陈新风悄悄地"蛊惑"她说:"别灰心,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我陪着你,咱偷学老师的戏。"凤琴觉得有理,自此变成了一个会"偷戏"的有心人:再遇上排戏,她就认真地听看导演给每位角色说戏教戏;再逢演出,只要她不登场,就站在舞台边目不转睛地看老师的表演。天长日久的暗中猎取,使她不仅熟知了团里所有的演出剧目,学会了诸多角色的唱腔与台词,更从每位老师的表演中汲取了非常宝贵的东西。 由"偷戏"而创造自我的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剧团演出《诸葛亮吊孝》,扮演女主角小乔的陈静老师因事无法登场,就向团长推荐了凤琴。结果,这出戏凤琴演得像模像样,此后这个角色就落在了她身上。为进一步地把小乔演好,她通读了《三国演义》,找到了这位都督之妻的身份感及其极为复杂的情感脉络,准确地塑造了一位既妩媚又据傲、既立誓报仇又相忍为国的贵族女子形象。演完小乔,凤琴又凭着偷学苦练,接受了饰演《收姜维》中姜母的任务,奠定了以后无数次成功饰演老旦的基础。

初出茅庐的凤琴又成功了。团里人看着这位稚气未脱的漂亮姑娘,不能不感到惊奇。几位老艺术家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也就是从这时起,塑造各类角色的任务接踵而至地朝凤琴压来,她先后饰演了《斩关羽》中的关汉英,《李天保娶亲》中的张凤姐,《明镜记》中的长孙皇魏凤琴后,《白奶奶醉酒》中的白奶奶,《收姜维》中的姜母,《清风亭》中的贺氏,《柴郡主挂帅》中的佘太君,《七擒孟获》中的祝融,《立民书记》中的盛大妈等,不仅在三十余部大戏中创造了各类女性形象,还曾经在几十部小型剧目出演各类角色。其间,中央电视台曾一次录制了由她主演的《王宝钏》、《斩杨景》、《双灵牌》、《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5个剧目的折子戏。风琴创造的这些舞台形象性格各异,角色行当也大相径庭,但她人聪颖、悟性好、爱琢磨、肯吃苦,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尤为难得的是,她长于借鉴又善于创新,不论是接别人演过的角色还是首次塑造人物,都不愿墨守成规,对导演的指教也不亦步亦趋,总要注人自己的理解以赋予人物新的内涵,表演上也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正是在这长年累月有意识的磨炼中,凤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嗓音圆润甜美而又浑厚坚实,表演朴实无华而又自然得体。 二十余年,凤琴塑造了多少舞台形象已难以尽述,这其中有主角而更多是配角,但在她心中角色从无主次之分,她的追求是把每一个人物都演好,让每个角色都能获得观众的欢迎。直到成为一级演员后的今天,她依然保持着这种"绿叶"的品格。二十余年来,她幸运地与申凤梅等老艺术家们朝夕相伴,不懈汲取艺术的营养来充实自己,尤其学到了申凤梅的人品、艺德与敬业精神。随着年龄与名气的同步增大,她又突然悟出在这个以素质区分高下优劣的年代里,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就加紧直追,在演出之余经常跑书店、图书馆买书借书,莎士比亚、易卜生、莫里哀、关汉卿、田汉、老舍、曹禺等中外名家的剧本她都读过,还硬啃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自家中有了录像机和影碟机,她就买来了很多戏剧光盘与录像带,从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其它剧种中学习借鉴,还时常写一些角色体会之类的小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她就这样不断在丰富和完善自己,脑子里愈加充实,所创造的舞台形象愈加多彩,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1982年,她在河南省首届戏曲青年演员汇演中获得表演二等奖,1992年荣获河南省首届越调演员荧屏大赛表演金奖,1995年在全省第五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二等奖,1997年荣获第六届"香玉杯"奖,1998年在全省第七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二等奖,1999年在全省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摘取金牌,2000年在周口市举办的戏曲唱腔大赛中,被授予"越调皇后"称号,2002年在全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荣获表演一等奖。

魏凤琴艺术特色

魏凤琴在声腔艺术上以学习申凤梅老师的'老旦'演唱方法为主:比如行腔的流畅、委婉、明亮,辅之天赋的好嗓音,就更有瓷实和穿透力。她在《收姜维》中的姜母、《柴郡主《杨门女将》剧照挂帅》中的佘太君、《清风亭》中的贺氏已得到验证。而在塑造人物和把握人物性格上,她更多的是求教、得助于陈静老师的培养和扶植。学习她在台上的灵气、聪慧;扮出来的人物大雅脱俗、不娇不矫、文戏不温、文武相宜。魏凤琴继演了小乔、徐月娘、长孙皇后、祝融等角色,既能看到老师当年的风韵,又别开了自己新人、新的艺术面貌。地方戏虽不比昆曲和京剧的格律那么严谨、高雅,然而却有着自己的特征,腔调朴实、唱词通俗,有修养的演员非常注意那里应强调词情,那里应强调声情,很有安排。近几年是魏凤琴在舞台上驰聘、施展才艺的最佳时段,她依靠自己的条件先后移值了《王宝钏》全本,创演了现代戏《远山春雨》、《桃花营的笑声》,并与音乐设计王丙灿重新编配好了越调戏歌;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这段词、曲与她本人的嗓音非常吻合、贴切,为她增添了新的艺术亮点。 魏凤琴不但在舞台上绚丽多姿,而在生活上也是丰富多彩,对父母的贴心照顾、对丈夫的细致关心、对女儿的深切呵护,也扮演着生活中的好儿女、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生活是不竭的源泉,艺术往往也是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而这些都是魏凤琴攀登艺术高峰的原始素材和艺术精髓。

获奖情况

1982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青年演员大赛获表演二等奖。 1992年参加河南省首届越调电视大赛荣获表演一等奖。

1995年参加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荣获表演二等奖。

1997年5月荣获第六届"香玉杯"艺术奖。

1998年在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中荣获表演二等奖、伴唱奖。魏凤琴1999年参加省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表演一等奖。

2000年参加周口戏曲唱腔大赛荣获"越调皇后"的称号。

2002年5月赴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录制节目。

2002年9月参加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9月3日在周口举办"魏凤琴艺术专场演唱会"。省艺术专家荆桦、齐飞、韩尔德、朱桦以及周口市委书记董光峰、宣传部长穆仁先、市委秘书长石克生等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观看了演出。翌日召开了"魏凤琴艺术专场演唱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魏凤琴成功举办演唱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越调史上首次个人举办演唱会。

2005年9月参加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荣获"河南文化表演一等奖"。参赛剧目〈远山春雨〉饰月娥。

2007年7月再次赴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录制节目。

戏剧界专家撰文称赞魏凤琴扮演的舞台艺术形象"形象俊美,表演洒脱,唱腔刚柔相济,音质优美动听,是越调艺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她曾六次随团进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多次参加河南〈梨园春〉演出。她本人相继在〈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周口日报〉、〈新时期文化纵横谈〉等书刊、杂志发表了题为〈我演王宝钏〉、〈感悟剧中人物,塑造美的形象〉等创造角色经验谈。-------〈河南日报〉、〈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中国戏剧〉、〈河南戏剧〉、〈中州剧讯〉、〈大河文化报〉、〈地方戏艺术〉、〈新疆日报〉、〈周口日报〉相继发表了专家评论魏凤琴的文章及照片。-------〈中国艺术报、艺术家〉报,(2002年7月15日第八版)详细评价、介绍了魏凤琴从艺的经过及成长的过程。她的艺术成就已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和罗云导演专著〈艺耕集〉、周迪的〈梨园客座〉等书籍。

个人轶事

在诸多的获奖经历中,最让人难忘的是1998年她参加《申凤梅》的演出。凤琴在这个戏中扮演一位很小很小的配角"老大娘",出场不多,唱腔也仅有十几句,但她依然练得十分刻苦,母亲生病住院她顾不上管,甚至在睡梦中练唱下意识打拍子把女儿都给拍醒了。在正式参赛的那场演出中,凤琴缅怀申凤梅的唱段把观众与评委的心深探打动,掌声经久不息。事后,有记者请她谈谈因演配魏凤琴角而荣获大奖的感受,凤琴动情地说:"我根本没想过获奖,只想用真情表达我对申老师的怀念与敬意,因为是她老人家扶着我迈出了从艺的第一步,而且直到逝世前还在扶植我前进。" 凤琴对老师的感恩是真诚的,而在她从艺之后的28年间,不仅是申凤梅,团里的其他老艺术家也都喜欢她,但她始终没有像某些青年演员那样为成名而挂靠在某大家名下称徒,这倒是个谜了。我曾听凤琴说过这么一句话,不知能否作为她心中的谜底,她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太成功的创新也胜过出色的模仿,我愿意学习吸纳每一位老师的长处,我喜欢博采众长的表演风格。"不管这句话是不是谜底,我这个做编剧的由衷地赞赏她这句话。与创新是编剧的生命同理,创新亦是演员的生命。

人们常把干一行爱一行作为从业之美德,而凤琴则是爱一行干一行,以挚诚的爱心善对事业与观众。正因为爱蕴藏于心,她身上全然没有某些演员的毛病,始终如一地谦逊温和,始终如一地磨练进取,即便成了全团惟一的在职一级演员之后,也完全没有那种趾高气扬的浅薄。如今,她像当初"大娘"对她那样对待团里的学生。她说:"申老师不在了,其他老师大都退休了,老师们德艺双馨的品格决不能从我这一代开始淡化。"

相关词条

上一篇:王洪梅年龄资料哪里人,早年经历,演艺经历,主要作品
下一篇:夏衔年龄资料哪里人,演艺经历,主要作品,社会活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