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年
意味着什么?
是一又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流转
是阅尽沧桑依然清澈的眼眸
是一个个小故事融汇成大历史的河流
一路向前
不悔,不惧,亦不曾辜负
这就是她
北京大学
一见钟情
爱上北大的理由可能有很多
最让人迷恋的
莫过于“一见钟情”的心动
你可能不知道
北大如今所在的校园
前身可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
园子里一块不起眼的小石雕
都有可能是文物
更不必说
这里还生活着
1000多种动植物
如果你问
园子里有哪些必游景点
“一塌糊涂”
简直就是再标准不过的答案
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
这一塔、一湖、一图
三大旅游胜地
被北大学子“亲切”地称为
“一塌糊涂”
美景当如此
其实
对于刚进校的新生
北大更是如同初恋般的存在
能让你心神不定
甚至迷恋到一塌糊涂
每年开设的数千门本科课程
光是看一看课程表
都能学到不少新知识
而坐拥近800余万册纸质藏书的
北大图书馆
更是让人日思夜念
新学期总少不了“百团大战”
登山、台球、太极拳
书法、象棋、音乐剧
服饰文化、武侠文化、烹饪美食
……
确认过眼神
总有一个社团能让你遇上对的人
学术是严肃认真的
也是精彩快乐的
医学部的学姐
会用吃剩的鸡骨头
帮你复习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
考古学院的小伙伴
不仅会教你
用前沿科技
摆渡今天与过去
更会教你挖坑
你看
就是这样一个
可盐可甜的地方
让人醉心于初见
更倾心于相知
一念执着
京师大学堂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898年
在戊戌变法的背景下
这座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
得以建立并保留了下来
辛亥革命后
1912年
京师大学堂
更名为
北京大学
随着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
她在历史的脉络上
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锐意革新的青年人
聚集在北大校园里
1919年5月3日
学生代表情绪激昂
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并在此连夜手书3000多条标语
1919年5月4日
春风拂过红墙绿柳
北大学生
从红楼后的操场出发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从这里响彻中国
从一个多世纪前
风雨仓皇之际
点燃了火种
到抗战烽烟下西迁
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共同组建而成的西南联大
弦歌不辍
时代风云里
青春的理想、活力与奋斗
始终在北大人的心间激荡
眼底未名水
胸中黄河月
这是北大不变的
情怀和底蕴
家国与天下
常在心间
一片丹心
北大之大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北大的“大”
并非校园大、高楼多
而是这里
聚集着大师与大家
从五四运动开始
北大传承下来的
精神内核便是
追求真理
振兴中华
鲁迅先生曾言
北大是常为新的
一代代的北大人
正是以“常为新”的独特风姿
不断释放着北大的魅力
北京大学物理系走出了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
他带着一批人
人手一把计算尺
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美国用了7年多
苏联用了4年
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北大数学力学系走出了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
他带来了中国印刷术第二次革命
使汉字传播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北京大学医学部走出了
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得知获奖后
她反复强调
“这是中国科学界的集体荣誉”
她说
“青蒿素的发现
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北大的历史中
从来不缺少
像他们一样的人
春风吹成一片海棠雨
在路边与猫咪不期而遇
夏日里爱浓荫下读书
也爱烈阳下肆意奔跑
低头踏过秋日堆叠的落叶
抬眼是一角飞檐,一方碧空如洗
冬天邂逅晶莹的温柔
等待第一场雪总是心急
……
看过燕园的晨昏
走过未名湖的四季
一心一意
只恋着这里
未名博雅,日月盈昃
常新北大,再启篇章
北京大学
生日快乐!
出品人:刘健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刘加文
策划:刘洪 姚予疆
监审:牟彦秋 商亮 赵晓燕
作者:梁甜甜 张帆 谭诗颖
编辑:董静雪
校对:谷朋 肇蕾
实习:王若茗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
联合出品
本文标签属性: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
美好:美好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