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关注
作者:陈忠玲
插图:摄图网
本刊原创稿
做语文教研员时,最不爱听的课,一是《西西弗斯的神话》,二是《在山的那边》。不是文章内容不好,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不爱听的原因在我。我不喜欢翻不完的山,不喜欢解决不完的问题,尽管两篇文章都在讲生活哲理,或者说,都是励志篇,但是,我不喜欢。我希望西西弗斯推到山顶的石头不要再滚落下来,我希望孩子们翻过一座座山就能看到海。
山和石头多像我们现在的教育啊,一直在走,一直在重复;一直在走,一直不懂断舍离,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孩子累,教师疲惫,教育,您这是怎么了?!
教育不该让孩子这么累。前段时间到一些小学听课,坐在教室后面,看到十来岁的孩子,坐得笔直,几乎一个姿势,望着孩子的背影,突然很酸楚。小小的孩子,一上午四节或五节课,一节课40分钟,孩子得端坐160多分钟。课间“圈养”,学校可能考虑到安全问题,但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坐”累了,也许想换个姿势歇歇不愿出来游戏呢。
我不反驳有人说孩子学习就该“累”点,我只想说,您跟孩子一样端坐着听一天课试试看!教育部门既然关注到了“课间活动”问题,那就拿出一些具体措施来吧,比如,让课堂时间短一点点,让课间时间长一点点;或者改改课时的长短,采用长短课的方式呢。多给我们的孩子一点点“自由快乐”的时间吧,这是他们长大后身心健康的基础啊。
教育不能让教师这么疲惫。河南教师轻生事件是极端少数案例,但教师的疲惫和职业倦怠却是真的。教师得花费时间专心备课,上课得面对几十个学生循循善诱,下课还得为学生答疑解惑、批改作业,这期间还有数不清的事务性工作。如果担任班主任那就更是“两头见星星”,早上伴着星星出家门,晚上头顶月亮回家。都在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想说,长此以往,老师心里能没有一些症状吗?有了症状能教出健康的孩子吗?
减负应该从减老师的工作量开始,少开些无用的会,少填些无用的表,让老师安心教书育人,让老师安静地研究教学,让老师周末能跟家人在一起过不被打扰的生活。君不见老师的倦容,君不见老师的一路奔波,老师也是一个生命体,有个人爱好,有家有娃,多给老师一些人性关照吧,他们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教育“理念”不能只上墙不走心。走过不少学校,看过不少校园墙壁上让人眼热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但是,啥时开始理念上墙不走心的?
好的教育不是“喊”出来“秀”出来的,不是在墙上“贴或刻”出来的,更不是管理者专家们“指指点点”出来的。好的教育应该回归常识,是静等花开,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滋养,是润物细无声,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照。
一句话,教育应该回归常识,教育应该眼中有“人”。让孩子像孩子,快乐、阳光;让老师像老师,慈爱、明亮。学校安静了,老师安心了,课堂正常了,学生的学习就真实发生了。
(本文刊登于《青年文摘》2024年第2期)
本文标签属性: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小知识
文章:文章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