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2024年,中国科技将有多恐怖?
至少你可以看到这四个盛大场面:
一个是中国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土并且返回地球,创造记录的同时,期待美国会不会再次厚着脸皮索要月壤。
第二个是中国钠电池爆发,打破欧美日韩弯道超车的梦想。
第三个是:中国商业航天复仇美国,40年前,美国制裁中国商业航天,却培养了世界上最大的竞争对手,而40年后,中国商业航天卷土重来,就是来挑战美国的。
最后一个盛况是:中国引领的第四代核电站将迎来大爆发,如果说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核能的希望,那么中国就是全球核电站的曙光。
这里的故事相当精彩,今天熊猫就一个个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第一个:嫦娥六号
2024年,中国航天将再次创造历史,而且这次的意义更大。
预计在今年5月份时,嫦娥6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还将带着月球背面的月壤返回地球。
如果顺利的话,那么这次不仅能打破世界记录,还将让美国NASA非常被动。
为啥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这次去月球背面,可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而是带着朋友一起玩的。和我们嫦娥六号同行的有着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法国的氮气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以及巴基斯坦的立方星,共4国的载荷一起上月球执行任务。
这就让NASA非常尴尬。
早在2020年,美国NASA就制定了重返月球活动,但是他们自己又没那个底气,因此又搞出了阿尔忒弥斯协定,借助瓜分月球资源来捆绑盟友,让他们帮忙一起出钱出力。
这些盟友看着美国都带吃肉了,赶紧也跟过去喝点汤。
于是啊,就结成了一个庞大的登月联盟。
结果呢?别说蹭资源了,就美国连登月任务都失败了好几次:先是火箭频繁出现问题,带着漏液的风险强行发射。接着推迟了登月的时间,最后连“游隼号”月球探测器都坠毁在太平洋了。
别说登月了,去月球挖土他们都做不到,那还瓜分啥资源啊?
你总得登上月球,才能分吧?
但是很可惜,美国目前还做不到月背登陆。
因为月球总是背对着地球,在那里是没有信号的,想要在这里登陆非常困难,需要搭建一个中继信号站才行。
中国在2018年发射了中继卫星“鹊桥1号”,借着这个卫星,我们才解决了月球背面数据和通信传输的问题,让嫦娥四号顺利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次为了嫦娥六号任务能顺利完成,中国航天打算在2月份再发射“鹊桥2号”上去,来保证通信沟通稳定。
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中继卫星。
他们想要在月球背面登陆就得求助中国,包括美国NASA也是。
有些小伙伴可能有疑惑了,美国都制裁中国航天了,他们还会向中国求助吗?
答案还真有。
本来我也不信,奈何人家NASA还就舍得拉下脸来,他们不但向我们索取月壤,还提出共享鹊桥卫星的请求。
中国顺水推舟也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这个决定非常有魄力。
当时美国一直在炒作中国不愿意合作登月,于是故意提出分享月壤和中继卫星等请求,目的就是想抹黑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形象。
中国这次同意共享鹊桥卫星,就证明我们的格局大,航天应该是合作共赢,而不是像美国那样搞小联盟。
而且还能让我们航天利于不败之地。
什么意思呢?
你想想看,如果美国探测器借助中国鹊桥,才完成登陆月球背面,那么中国的功劳肯定不小把?如果美国登陆不成功,那么,不是侧面证明中国登月技术已经领先全球了吗?
也就是说,我们放开鹊桥共享权利,不管美国登月结局结果如何,NASA就已经落了下乘。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不用自己搭建,但是这会严重拖累他们的登月进程,你要瓜分月球资源,总得先挖土,或者登录上去才行吧?
而且这些国家想和中国合作,总得透露一些火箭发射和探测器登录的细节吧?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不同的技术。
总之中国开放鹊桥是NASA没想到的。
但是让NASA更尴尬的是,中国如果再次取回月壤,他们会不会再次向中国共享月壤的请求?
要知道上次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美国就公开请求我们分享,这次月球背面的月壤的重要更大。
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采集月壤经历,但是每次都是在正面,背面只有中国去过一次,因此这次的月壤研究意义非常大。
如果能研究它,那么对人类对月球的成分跟构造更加了解。
除此之外,由于月球受地球潮汐引力的影响,只能正面背对着地球。
这意味着月球背面离地球是最远的距离,它受到地球磁场的干扰最少,如果能在这里建立深空探测基地,那么就更有利于人类探索深空。
因此月球背面探测一直是各国月球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猜测NASA大概率还会提出要求,不管是真心想要研究月壤,还是借此给我们添堵,对他们来说就是动动嘴巴的事情。
但是我们大概率也会拒绝,毕竟美国还在单方面制裁中国航天,我们没有义务向提供免费的月壤。
再说,如果中继卫星是我们提供的,月壤还是我们提供的,那要NASA面子放在哪里?
因此啊,2024年,我们可以看一场好戏了,也祝愿嫦娥六号一切顺利。
然后说说钠电池:2024年,中国钠电池将彻底掐灭欧美日韩的超车梦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中国锂电池霸榜全球后,欧美日韩就急眼了,他们用了各种手段想要摆脱我们的产业链包围。比如直接在全球抢夺锂矿资源,还有押注钠电池和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准备弯道超车等等。
这两手都是为遏制中国锂电池而布下的局。
而中国钠电池的出现则一下子打破这两个困局。
咱就拿锂资源来说:它在地球上的含量只有0.0065%,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大部分都在非洲和南美洲,中国国内则非常少。
因此中国企业在研究锂电池的时候,都会在国外采购锂矿。
结果2020年前后,美国突然多次企图截胡中企看中的锂矿,中企为了不被卡住脖子,只能被迫溢价收购锂资源。
于是一场锂资源攻防战就爆发了。
在几年时间里,锂矿争夺战从非洲一直打到南美,欧洲和日韩也慢慢加入占据,直接导致锂资源的价格飙升数十倍。
其实美国和欧洲压根就没有锂电池产业,日韩原材料也依赖中国,他们同样对锂资源的依赖也没有中国大,为啥还要和我们竞争锂矿呢?
说白了,就是希望掐断在中国锂电池上游资源,来提高电池产业的话语权。
可见当时的形式有多紧张,就连比亚迪王传福都公开呼吁:中国不要从被石油卡脖子,转变到被锂资源卡脖子。
这就是欧美日韩对中国电池设置的第一道拦路绳,至于第二道就是押注下一代电池,希望能弯道超车。
就比如钠电池,原本这是一个被淘汰的电池,因为它的密度比锂电池要少的多,但是这几年钠电池突然就火了。
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锂电池的补充,一个是它的成本更低:2022年时,金属锂的价格是金属钠的几十上百倍,这两年锂电池价格下降了,但是两者的差距依然不小。
第二是更安全,怒会想锂电池那么容易自燃和爆炸。第三是稳定性好,即使在在北方或者寒冷地方行驶时,它的续航也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也就是说钠电池,可以成为锂电池的重要补充。
因此钠电池就成为世界各国电池产业重点发展对象,日本丰田和松下,欧美四大能源企业,以及中国比亚迪、宁王等等企业,都在布局钠电池。
钠电池争夺战也爆发了,尤其是欧美日韩格外卖力,如果他们能率先完成突破,那么真有可能在电池产业上拥有不小的话语权。
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钠电池竟然悄悄实现了领先。
2023年,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企相继发布了自家的钠电池技术,2024年,比亚迪率先在徐州动工建设钠电池工厂,在它的后面还有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等中国企业,也在摩拳擦掌。
中国产业一旦实现突破并且进入爆发期,那么就意味着其他国家再也没有超车的机会了。
更重要的是,钠电池不仅打破欧美的幻想,而且还间接打破欧美在电池资源上的垄断。
钠金属的资源非常丰富,在地球上的含量是锂的四百多倍,除此之外,它的分布还非常均匀,中国国内就有很多钠金属,完全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钠电池与锂电池共享之后,对于锂电池的需求量就下降了,美国再想卡住我们电池产业难度就更大了。
一次突破,打破两层封锁,这难道就是一箭双雕的意思吗??
再给大家说点开心的,中国电池产业已经具备了规模和体系效应,不论是任何一种电池,中国都有在布局,而且都是饱和式铺垫。
因此电池面临每次面临更新迭代的时候,我们技术和产业更新的速度只会更快,未来像电池这样也会扩大到各个产业。
未来也一定会属于中国的。
其实不止钠电池,核电的未来也属于中国。
2024年,中国第四代核电将迎来爆发。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在第四代核电上中国说第二,其他国家就不敢说第一。
这不是瞎吹,而是我们有底气这么说: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商业运营的高温气冷堆在中国石岛湾、世界上唯一一座钍基熔盐实验堆在中国甘肃武威、世界上最先进的钠冷快堆,在中国霞浦。
在第四代核电上,中国有三个处于世界领先。
要知道,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核电站只有六种,中国一个家就独占了三种,至于另外三种,很抱歉,不是中国没有领先,而是技术难度太大,全球都没有现成案例。
我说一句中国第四代核电站遥遥领先,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正在集中爆发。
2023年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和武威钍基熔盐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个是正式商业运行,一个是正式实验运行,而钠冷快堆第二期已经在建设当中,预计未来一两年就会完成。
也就是说:2024年将是中国第四代核电站大爆发的一年。
但是你敢相信吗?
中国第四代核电站,竟然还是美国一手促成的。
你没听错,就是美国助攻的。
2000年时,美国能源部组织了一场核能盛会:并且邀请了英法日韩等八大核电大国参与。
当时背景是欧美国家的核电站经常发生核事故,损失惨重,他们就将希望寄托在更先进,更安全的第四代核电站上。
因此特地组织了这场会议,集合全球科学家的智慧,研究下一代核电站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最后,他们决定成了共同一个国际组织,由它来决定未来核能的技术路线。
这个组织就是日后改变全球核能格局的:第四代核能国际论坛。
国际上公认的六种核电技术路线就是它们探讨出来的。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这是一次核能自救策略,但也是一次产业和话语权的提前布局之争。
比如六大技术路线种,高温气冷堆,美国克林顿实验室在1947年提出来的概念;熔盐堆是1946年,美国空军率先研究的项目;钠冷快堆是1949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设计建造的。
其他的反应堆也差不多。
欧美在核电上技术领先,在决定未来核能技术路线的时候,其他国家必须跟着发展这些技术才能融入国际社会。
如果按照以往的技术迭代规律,欧美国家占据先发优势,很可能将继续垄断下一代核电技术。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有一个国家却能完成直道超车,做到了欧美都做不到的事情。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中国是在2006年才加入第四代核能组织,参与制定路线的话语权有限,第四代核能起步更是落后美国数十年。
如果把第四代核能比作一场闯关游戏,那么中国开局就被欧美甩在身后。
但是中国却完成了最伟大的逆袭。
2012年福岛核事故后,其他国家不是停止建设核电站,就是因为难度太大放缓了第四代核电站研究,导致第四代核电站技术一直无法突破。
只有中国是最坚定的:我们定下了热堆-快堆-核聚变的核电三步走战略,因此一直在进行技术攻关。
2006年,石岛湾高温气冷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规划,2012年就正式开始建设。2011年,中国启动钍基熔盐堆专项研究,2018年,中国也开始建设实验堆,如今这两个第四代核电站都已经实现运行。
至于中国钠冷快堆则更早,1992年,国务院就批准立项了,2010年正式开建,2015年实现了并网发电。
但是由于它属于核电三步的第二步:快堆,需要攻坚的难点更多,因此还在持续突破中。
纵观第四代核电站,中国不止是由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更是有一套非常长远的规划,持续不断地突破。
所以当中国在第四代核能展取得突破的时候,全球科学家都很兴奋,他们甚至公开向中国表示愿意飞到中国参与科研活动。
我说:第四代核电站是核能的希望,那么中国就是全世界的曙光,没说错吧?
当然,最后一幕大戏就是商业航天。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将复仇美国。
为什么说是复仇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商业航天很牛对吧,单单马斯克的SpaceX一家企业,就将全球80%的卫星等载荷送上了太空。
这还没算美国其他航天企业。
可以说他们垄断了全球商业航天市场。
但是你敢信吗?在40年前,中国商业航天也很牛,甚至差点就打破了美国航天垄断。
事情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航天部门也在积极向民用市场转型,于是就对外宣布承接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任务。
恰好当时的美国航天接连发生多起事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坠毁、德尔塔和大力神等火箭也发生了重大意外。
美国火箭服务被迫停止,而且迟迟无法复飞。
再加上美国火箭事故这么频繁,其他国家对他们的火箭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于是就开始寻找替代品。
中国商业航天突然就迎来了绝佳契机。
为了抓住这泼天富贵,我们集合全体航天人的努力,研发出了先进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又开出了比美国低一半的价格,成功赢得了其他国家的信任。
于是中国商业航天奇迹般的快速崛起。
单单在1990年代,我们就发射10多颗商业卫星,客户遍布全球,不仅有巴西、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还有澳大利亚、瑞典甚至美国的合作伙伴,其中还有巴菲特和著名的铱星卫星。
中国航天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新星。
美国航天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遏制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他们竟然搞起了阴谋论,说中国偷了美国的技术。
当时一名叫考克斯的议员在国会发表一个长达800多页的报告,这份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里面都是中国如何窃取美国技术的“事实”,而且还找了一位华裔科学家当替罪羔羊。
当大家看过报告后瞬间就傻眼了,因为报告里的“事实”全是猜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由于太过离谱,这件事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就连美国总统和能源部部长都亲自站出来质疑它的真实性。
事实证明,它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污蔑。
考克斯经过两年严格的调查,依然找不到任何的证据证明中国用的是美国的技术。
然而由于这件事影响太大了,又涉及到美国航天科技,美国依然将中国列入黑名单,禁止任何使用美国技术、原材料的航天器与中国合作。
为了彻底堵死中国航天,美国不让任何设备流向中国。
制裁之严格,比现在华为还要大。
中国商业航天国际化几乎被锁死了,只有通过定制卫星,才能零星接到几个合同。
但是美国的制裁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航天的未来。
中国航天开始了历史上最伟大的逆袭:没有设备,我们就自己造,就算螺丝都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没有人才,就自己搭建,老带中,中带少,硬生生培养出世界上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少的航天人才梯队。
美国卡住其他国家的原材料,中国就帮这些国家生产卫星,然后再送上去。
中国航天被逼着一步步独立自主,不但在人才、设备、标准上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圈,还创造出世界领先的“归零”航天标准,就连曾经看不上我们的美国都在用这套体系。
中国航天实现了逆袭,反而是美国NASA开始求助中国,不但向我们索要月球土壤,还求着我们共享鹊桥卫星。
不得不说,中国航天人打出了让我们热血沸腾的逆袭战。
但是这场战役还远没有结束,美国依然是全球商业航天的霸主。
2014年,中国出台了一份意见书,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航天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商业航天再次卷土出来。
美国在1980年就开始了商业航天的布局,中国落后了整整30多年,但是这次我们阵容更加庞大,不仅有国家队,还有庞大的民间队伍:蓝箭航天、银河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东方空间等等企业相继成立。
在此后十年时间里,他们借助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快速发展,并且快速开花结果。
2023年,蓝箭航天成功发射朱雀二号,这是世界第一各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比星舰还要早;同年,银河航天灵犀03卫星成功发射,这颗卫星对标的就是马斯克“星链”卫星。
2024年1月,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火箭在海上进行首飞,它是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
同年,天兵研发的“天火十二”发动机成功试车,这个发动机对标的正是SpaceX的猎鹰9号发动机,预计天龙三号火箭就将搭载这台发动机进行首飞。
可以说,中国商业航天科技正迎来历史性的井喷。
在未来将再次冲击美国垄断的商业航天市场。
美国当初一次制裁,塑造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敌人,而他们不但是一个复仇者,更是一个颠覆者,重现中国商业航天的风采。
让我们祝福他们吧。
本文标签属性:
地球:地球图片
美好:美好的句子
嫦娥: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经初步测量总重量约为多少克
技术:技术討論區地址
法国:法国电影
通信:通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