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赛先生的社科所
在古代罗马社会,有一句谚语在民间非常流行——“要面包也要娱乐”。
这句谚语既表明了在以“质朴、务实”著称的罗马文化中,仍不乏对于休闲和享乐的追求。
同时也是对古代罗马人对于娱乐活动热衷程度的生动描写。
在罗马帝国一个小城镇的人行道上,拼嵌着这样一句话:
“打猎、洗澡、游戏、找乐子——这就是人生。”
在这样的娱乐精神的指引下,罗马人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公共娱乐活动。
尤其是进入罗马帝国时期以后,公共娱乐活动的繁盛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罗马的公共娱乐活动
古罗马人喜爱的娱乐活动,种类较多且内容丰富。
其中,最为流行的主要包括,角斗比赛、赛车、戏剧表演、宴饮以及沐浴,等等。
甚至一度到了痴迷的程度。
从皇帝到普通民众,从罗马城到其海外扩张地区。
人们无不喜爱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各项娱乐活动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尤其是罗马帝国建立以后,人们对于娱乐活动的痴迷程度日趋严重。
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狂欢欲望,1 世纪时,罗马历法规定全年的娱乐日为 66 天。
提比略时增加到 87 天,2 世纪时达到 123 天。
到 4 世纪中期,史无前例地增加到 175 天,几乎占了全年总天数的一半。
这还不包括其他临时举办的庆祝活动。
例如,公元 80 年,皇帝提图斯为了庆祝弗拉维圆形剧场的落成,专门举办了一场前后持续 100 天的活动。
期间,众多角斗士与猛兽在角斗场上表演打斗,相互厮杀。
公元 107 年,在取得达西亚战争的胜利之后,皇帝图拉真举行了为期 123 天的庆典。
期间有 1 万名角斗士参加,1.1 万头野兽被杀。
古代罗马人如此沉溺于娱乐活动中而不能自拔。
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点一直被学者视为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虽然本文的关注点并不在于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上。
但是,从娱乐文化与政治、经济、法治等因素并行。
一同把一度强大的罗马帝国推向死亡这一点中。
我们可以窥见,娱乐文化对于古代罗马社会的影响之大。
正如罗马的一句古训所言:
“只要罗马斗兽场还耸立着,罗马就巍然不动。
一旦斗兽场颓废了,罗马也就倒下了;一旦罗马倒下,世界也就完了。”
而罗马人之所以会如此沉迷享乐的原因,与宗教对于古代罗马人社会生活的渗透密切相关。
宗教因素对罗马公共娱乐活动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在《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一书中曾讲到。
“每一个人类活动都在进行建造世界的活动。宗教在这种活动中占有一个位置。”
当然,罗马公共娱乐活动也不例外。
在其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中,宗教因素始终渗透其中,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起源来看,古代罗马社会的多种公共娱乐活动大多与祭祀仪式或者神话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让-诺埃尔·罗伯特认为,“古罗马人企盼节庆期间能有明目繁多的娱乐活动。
据我们考证,那些娱乐活动以前是宗教活动。”
角斗娱乐最早是作为葬礼的一部分出现的。
“赛车同戏剧一样,起源于某些宗教仪式,很可能与收获节日有关”。
后来,随着这些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流行程度的日益提高。
其“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宗教色彩则逐渐淡化。
不过,以罗马角斗娱乐为例。
宗教的影响始终没有完全消失过,而是起到一种“象征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角斗比赛中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的神灵的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保佑死者、让亡灵安息的同时。
还为角斗比赛的参加者提供保护或为他们取得胜利助一臂之力。
“象征性”的宗教影响
从公元前 264 年开始,角斗比赛偶尔会出现在一些比较富有的大贵族的葬礼上。
后来,这项仪式逐渐成为葬礼、纪念死者或者其他祭祀神灵活动中一个较为固定的程序。
此时,人们举办角斗比赛的目的较为纯粹,主要是出于宗教仪式上的需要。
公元前 174 年,执政官弗拉米宁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举办了一场为期三天、有 74 名角斗士参加的比赛。
提比略“为纪念亡父”,曾举办过一次斗剑表演。
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他又举行过第二次斗剑表演以纪念其祖父德鲁苏斯。
第一次在罗马市心广场,第二次在圆形剧场。
他甚至邀请了一些退休的有功角斗士参加,给每人发 10 万塞斯特尔提乌斯的酬金。
然而,角斗表演的这种宗教意义,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流行程度的日益提高,逐渐出现了弱化的趋势。
与此同时,其“世俗化”倾向则日渐凸显。
集中表现在,以往作为角斗表演祭祀对象的神灵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甚至成为角斗士装备或者角斗场地的“装饰品”。
具体而言,在古代罗马人的心目中,众神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
人们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向神灵献祭,祈求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起初,在“以神的名义”举办的角斗比赛中,神灵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们举办此类比赛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神灵的欲望和要求,以此来取悦神灵或避免引起神怒。
随着角斗表演举办次数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于这项娱乐活动越来越感兴趣。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角斗比赛的举办者越来越注重其趣味性和观赏性,而原本浓厚的宗教色彩便相应逐渐淡化。
各司其职的罗马众神被为角斗比赛举办者带来的政治利益或“名人”声誉所取代,不再是举办角斗比赛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不过,“希腊人或罗马人即使明白宗教与世俗的区别,也不会想到在他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中把宗教因素从世俗因素中剥离出去。”
我们仍能在角斗场上看到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的神灵——或者在角斗士的装备上,或者是那些按照神灵装扮出现在角斗场上的人。
这些神灵的作用,已不再是人们献祭的对象,而是逐渐从人们的心目中外化为角斗场上的“装饰品”。
第一,按照神灵装扮的角斗比赛工作人员。
角斗士、野兽和观众,是角斗比赛最主要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必要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角斗比赛的顺利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工作人员的装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往往以某种神灵的形象出现。
而且,这些神灵自身的功能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角斗士装备上出现的神灵。
角斗士进入角斗场进行决斗,并不是赤身裸体的。
他们除了持有进攻性的武器如刀、剑、三叉戟、匕首等,还配有各种防护性的装备。
这些装备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手上拿的盾牌、网套等;
另一类是身上穿的盔帽、护胸、护臂、护胫、披肩等。
其目的除了在于保护角斗士的要害部位,避免被一下子刺死。
还可以更好地衬托出角斗士的飒爽英姿,增加比赛的可看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角斗士的装备上的各式各样装饰图案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各路神灵的身影,尤其是在角斗士的头盔、护肩、护胫以及盾牌等上面。
由此可见,早期,人们举办角斗比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向神灵献祭,以求得他们的保佑。
后来,随着角斗比赛宗教色彩的逐渐淡化,祭祀神灵才不再是角斗比赛的主要目的。
但是,古罗马是一个“尚武”的民族。
通过武力征伐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的罗马帝国便是最好的明证。
而古代罗马人对于荣誉和勇敢精神的追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他们无法通过频繁的战争来宣泄自己的“尚武”情绪时。
角斗娱乐的出现便起到了很好的替代性作用。
在古代罗马人的心目中,在竞技场上拼杀的角斗士是勇敢的象征。
比赛的胜利者更是代表了一种荣誉,犹如罗马帝国建立过程中他们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一样。
那些胜率比较高的角斗士,通常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变成名噪一时的“明星”。
他们尤其会受到许多贵族妇女的喜爱。
于是,出于对于荣誉和“名人”声誉的追求,许多人会主动进入竞技场进行决斗。
总结
纵观罗马娱乐的兴衰史,宗教因素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角斗娱乐的起源来看,古罗马人对于亡灵的崇拜,以及埃特鲁斯坎人的祭祀。
促成了公元前 264 年第一次角斗比赛的出现。
此后,在葬礼上举行角斗比赛的频率越来越高,规模也逐渐增大。
其场面本身的刺激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角斗表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渐渐地,人们举办角斗比赛不再是出于纯粹的宗教目的。
而是掺杂了许多世俗性的因素,表现出了“世俗化”的倾向。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为一种深受民众欢迎的、有固定比赛场地和规范的比赛规则的公共娱乐活动。
成为让人们在和平环境下抒发自己“尚武”情绪的一个良好出口。
而这一方式又恰巧与古罗马人的宗教信仰传统相契合。
由此我们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角斗娱乐在古代罗马社会流行范围如此之广,且前后持续了将近一千年之久了。
参考文献
[1]海帆. 古罗马人的休闲娱乐[J]. 新一代. 2004(6): 56~58.
[2]魏茂营. 古罗马角斗研究.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高福进. 古罗马角斗:残酷娱乐还是时尚游戏?——高福进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J]. 解放日报. 2006, 8. 27( 008).
[4]牛东芳. 古罗马角斗的政治学分析[J]. 理论观察. 2008(6): 45~46.
[5]陆霞. 论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娱乐消费及其特征[J]. 山东社会科学.2002(4): 99~101
本文标签属性:
罗马:罗马大帝
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政治思想方面个人总结
戏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化:文化苦旅
赛车:赛车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