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无论是准备一桌热闹的年夜饭,还是泡碗热茶,“水”都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元素。然而对于很多北方地区的老百姓来说,这杯水却并不简单,它很可能来自千里之外,跨越了重重难关。最新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工程目前累计调水量为598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1.5亿人。一杯长江水,跨越了千里,一路上穿越黄河、渡过冰期,在超过十万个传感器的守护下奔流而来,只为送上这份来自远方的甘甜。
点击查看原视频
就在几天前,河北邯郸的丛台区新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配套水厂,让周围33个村子在这个春节,第一次告别了储水窖,喝上了长江水。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高南村村民 李进民:以前村里用的是井水,供水时间短,有时候赶不上接水就没有水了。我们村接上了南水北调的自来水,水挺甜,我们喝着长江水高高兴兴过大年。
这一杯水在抵达李进民家中之前,要经历9天、780公里的漫漫征程。如何守住甘甜的水质?是沿途的第一道难关。
在起点处的河南渠首,自动取水设备采集水样,经过预处理后通过一条50米的管路,进入到一个个在线监测仪器内。pH值、溶解氧、含氟量......最多时会有89项指标,实时汇总到监测平台中。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 陶岔管理处水质保护专员 尹延震:包括各个指标的数据高低以及变化的情况,一个曲线都能够完全展示出来。一旦发生指标异常的情况,我们的系统会给出一个预警信息,采取相应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
在一个个水质监测站的保护下,这些来自南方的水,一路向北输送了大约五天之后,遇到了第二道难关。黄河拦住了它们的去路,想要继续北上,只能在黄河下方挖出一条通道,让南水从水下穿过。
滚滚黄河,对水底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如此巨大的水压之下,确保隧道安全成了重中之重。
我们通过三维透视还原了水下的场景。两条平行的隧洞,深埋黄河之下23米。每条隧洞中,密密麻麻上千个传感器环绕着上下左右每一个方向。最近时每隔3米,就会有一个监测压力的传感器,测量着细微的应力变化。即便是产生0.01毫米的偏移,调度人员都能精准掌握,及时将出现预警的隧洞内停止输水,保障南水继续从另外一个隧洞中穿过。
越过黄河之后,南水继续向北,进入了隆冬季节的北方,随时骤降的气温让南水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惠南庄管理处处长 梁万平:如果低于1℃,预警预测工作就得跟上,非常有可能结冰。现在主要是调度措施,水位要高一些,流速要低一些,就能保证水温和气温都降下来的时候,尽快形成冰盖,水在冰盖下面可以正常流动。
在水下,八对超声波流量计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时监测着水温、流速、水位等一系列指标。岸边的工作人员同样严阵以待,一旦指标发生任何异常,拦冰、扰冰设备将立刻启动。正是在像这样的十万多个传感器和7000多个摄像头的守护下,让南水经过重重难关仍然拥有着最初的甘甜。如今,流进百姓寻常家中的这一杯水,硬度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也让多个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滋养。
河南省郑州市市民 杨静:水质特别好,很放心的。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齐村村民 焦林:我们全家15口人都聚齐了,四代同堂。热热闹闹过大年。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大郭王思公村村民 郭兆宁:新的日子肯定会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朱江 郭茜 王世玉 刘佳昕 张昊 张志 唐志坚 徐鹏翔 袁圆 张芷旖 高琳 孙兴廷 程高岭 石成全 宁俊涛 河北台 河南台 邯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