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加码与华为合作(北汽跟华为合作)

大家好,今天小品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汽加码与华为合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北汽加码与华为合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汽极狐什么时候进华为专卖店?
  2. 北汽极狐ARCFOX七月交付525辆车,深度绑定华为的它真的稳了吗?
  3. 为什么华为重申不造车,让小康,长安、北汽蓝谷股票下跌?
  4. 华为光环,为何带不动北汽极狐?

北汽极狐什么时候进华为专卖店?

北汽加码与华为合作(北汽跟华为合作)

北汽极狐于2021年10月宣布正式进入华为专卖店,成为华为智能汽车首款合作车型。这意味着北汽极狐在华为专卖店内将提供其汽车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购车体验。

此举也标志着北汽极狐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未来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出行科技的发展。

北汽极狐ARCFOX七月交付525辆车,深度绑定华为的它真的稳了吗?

北汽极狐ARCFOX系列销量数据以问题描述有出入

北汽新能源打造的高端品牌「极狐阿尔法」目前有两台量产车,其中αS轿车因碰撞测试名噪一时,然而这台车究竟能否依靠该测试的成绩翻盘,成为真正的热销车呢?来看一看该品牌上个月的销量数据吧。

  • 轿车 αS,137台
  • SUV αT,491台

成绩就是这样了,与其进行对碰测试的某国产中高端轿车,同期销量仍旧稳稳突破8k……这个成绩还是比较讽刺的。为什么取胜的车销量仍旧低迷,“败北”的车反而能持续热销?这是个挺有趣的问题。不过真正有意思的是αS是捆绑华为技术的轿车,从上市开始的营销就没有离开过华为这两个字,似乎华为也没有拯救北汽。

阿尔法S的设计感还是不错的,4980*1960*1599、轴距2915mm的尺寸多少有些跨界的味道,因为车身高度达到SUV的标准了;所以这台车本就被视为跨界车,只是既没有SUV的明显特征,也没有轿车低矮的“战斗姿态”,这也许正是影响其销量的核心因素之一。

另一个核心因素则是“华为HI”版本并没有量产,目前仍然在预售阶段中。

而且HI版本的是指导价达到了38.89-42.99万,这个价格标准对于北汽而言有些吃力;北汽打造的几款知名度尚可的中高端车没有一台热销车,究其原因主要是核心技术不是自主研发。而在核心三电领域的北汽还是差了点意思,单纯依靠卖华为系统显得没有什么说服力;更重要的是近期关于自动驾驶的定义规范性的问题讨论很激烈,这对于极狐αS也是个打击。


普通版本的αS是否有吸引力呢?

如果喜欢这种跨界风格的话,这台车的缺点也许是价格偏高了一些吧。

  • 前驱版本 25.19-28.19万
  • 四驱版本 34.49万

前驱版的NEDC续航分别为中低配525公里、高配708公里,四驱版本603公里;客观评价其两驱长续航版的里程数确实不短,但一台前驱长续航的跨界车的组合显得有些奇怪,高性能轿车得用后驱、否则没有什么驾驶乐趣,前驱车主要是代步通勤使用,定价过高也就不值得考虑了。

而且两驱短续航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仅为7.7秒,长续航版版本为8.3秒,这个成绩相比竞品没有优势、价格却高出了不少。

四驱版本的破百成绩为4.2秒,成绩仍然不如对碰测试的竞品,NEDC-603公里也不算多高,综合价格分析确实也缺少竞争力;辅助驾驶配置除了低配以外都满配了,这点倒是比较有吸引力,只是竞品28万的全时四驱选项也达到了该标准,近期的OTA还升级了HUAWEI HI。其他配置基本相当,不过αS-20.3英寸的中控屏确实更大,只是这种超长横向、集成仪表盘的联屏用起来还是体验一般,对于各种APP的适应性也是略差了一点。

这就是北汽极狐αS的特点,感觉如何?

结语:北汽阿尔法S还是缺少竞争力,原因还是性价比中的“价格因素”;普通版本的价格已经不低,华为版本的价格有些偏高。而北汽新能源曾经是以打造快销车为主,品牌形象本就不高端,极狐定位高端则会受到北汽品牌整体形象的影响是;重点是提到北汽还会联想到一些技术老旧的越野车,虽然有些选项不是一个公司出品,但也被普遍认为是北汽制造,其品控水平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也会影响阿尔法系列。

所以阿尔法S怕是很难走到第一阵营,这台车最终会是冷门高端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为什么华为重申不造车,让小康,长安、北汽蓝谷股票下跌?

华为一直强调不造车,它要做的是汽车行业的安卓。如果它自己造成,就会跟合作伙伴构成同业竞争,合伙伙伴就不会用它的部件和平台了。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有特斯拉遥遥领先,就像手机里的苹果,要挑战特斯拉的地位,采用汽车领域的安卓这样的路线更容易成功,这已经有安卓的成功为证。

华为反复声明的目的,是希望打消合作伙伴的顾虑,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同样道理,鸿蒙系统争取小米和oppo等同业的支持就非常困难,因为华为手机业务直接威胁它们的生存。鸿蒙要想抗衡安卓,要么靠自己手机业务重回份额第一,要么就要放弃手机业务。

长安跌停跟华为不造车信息关系不是特别大,华为一直都在强调不造整车,这样可以避免与整车厂商进入直接竞争,而作为智能汽车零配件或是平台的制造商来说,又可以分得很多厂商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很有“幸"上周高位追进长安汽车,当时看好的是华为的智能化的加持,但周一跌停前割肉跑掉了,对长安跌停个人心理是因为长安汽车大股东减持信息,从各方信息混淆华为造车,合作造车信息,拉高股价,接着减持,个人觉得里面绝对有厂家大股东舆论操控嫌疑,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这种嫌疑的存在,让这个品牌的投资可信度大打折扣,才是跌停的主要原因。

华为光环,为何带不动北汽极狐?

当然是因为极狐没有选择华为智选模式了,毕竟如果是智选模式华为不仅要分走更多的利润还会深度介入极狐生产销售的方方面面,通过大众老总的言论可以看出北汽也不想让华为更深入的介入自己的领域,当然利益分配有可能是最关键的

不是带不动,而是华为没有投注更多的营销资源,或者高端产品营销其他品牌还有距离。

华为汽车相关部门是由余承东负责的,而网上传来消息,余承东是主张华为造车的,其他高管主张只做新能源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第一种模式是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

第二种模式叫做Hi模式。

第三种模式叫做华为智选模式。

第三种模式最接近余承东的想法,而余承东掌握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资源。再结合余承东最近的发言,说中国只有华为!尤其是余承东带领的团队知道如何打造世界级品牌(余承东是不是有点飘了??)。

明眼人可以看出来,余承东在按照最接近自己思路的方向努力,而对HI的方向有点顾此失彼。长安合作的阿维塔,是华为的执行董事长徐直军出面站台,虽然徐直军在华为内部地位高于余承东,余承东是直接掌控车bu,余承东的更知道如何利用媒体营造品牌声量。媒体声量来说阿维塔和极狐效果不去问界品牌。

如果华为汽车只有智选模式成功,华为造车也就顺利成章,因为智选模式的利润肯定不如造车更直接。这样也最符合余承东的想法和利益。但是未必符合华为长远利益。

华为智能汽车增加部件供应商的战略要想成功,必须各个模式都有代表品牌成功,才能带动汽车厂家跟踪参与。这个方面HI模式比智选模式更重要,更符合汽车厂家的利益,也最符合华为的长远利益。

但是,目前华为对智选模式的支持显然超过HI模式,长此下去,华为目前的汽车战略不会成功。

这是不是余承东在朝着自我实现的预言在努力呢?

说到底还是北汽的车,华为不是深度介入,品控,销售,售后什么的都不是华为说了算。决策不是自己,谁愿意多担风险?大战略没错,路一步步来。先把亲传小弟带好,带好了,再发展外门的也有底气。

这个做车涉及的各方面领域太多,不光是电子技术还有机械,空气动力,人体工学等学科。每一个领域都够一个公司研究百年。

现在中国的公司是贪求大而全,少了务实创新的精神,多了贪多求快的利己主义。

所以才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国家现在活下来的汽车公司,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和沉淀。

所以车到底是不是自己造出来的,已经吹成了百年第一。

现在的消息者也不是傻子那么好忽悠。

所以我们买车还是要选术业有专攻的企业。

汽车首选是安全,其次才是智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品质对于北汽加码与华为合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汽加码与华为合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陈建斌个人资料简介(幸运的陈建斌:初恋中戏校花,与吴越同居5年,如今与蒋勤勤婚姻幸福_百度...)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