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龙个人资料
迷惑龙,梁龙科迷惑龙属,包括埃阿斯迷惑龙(A. ajax)和路氏迷惑龙(A. louisae)。重量达30吨,据阿根廷新发现的恐龙大腿骨头,身高为20米到30米高,身长为35米左右。这只恐龙比此前发现的最大生物还要重1.55万磅(约7吨)。不过雷龙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它真像是高耸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
迷惑龙基本信息
恐龙体长:二十三米迷惑龙
恐龙体重:二十七吨
恐龙食物:食草
生存年代:侏罗纪晚期 生存地点:美洲
辨认要决: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脖子和尾巴差不多长
恐龙种类:蜥脚类
中文名称( Chinese)→ 迷惑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 雷龙 | 阿普吐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Apatosaurus
曾经拉丁文学名( OLD Name)→ 雷龙
发音( Pronounced)→ ah-PAT-uh-SAWR-us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21--26米
推测体重( Mass)→ 30-35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Marsh, 1877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含义( Meaning)→ 靠不住的,虚伪的,令人迷惑的恐龙 | 声音像雷一样大的恐龙
迷惑龙取名由来
科学家们一开始还不知道有如此大的龙所以刚被发现时以为是一种龙的放大版,故名迷惑龙。
人们认为它们走路时会发出“隆隆”的声音,所以叫雷龙。
基本简述
迷惑龙(学名Apatosaurus),之前被称为雷龙,是梁龙科下的一个迷惑龙属,生活于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
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型生物之一,臀部约4.5米高,长约23米,体重至少有23公吨。它们的名字是希腊文的「骗人的蜥蜴」,这是因为它的人字形骨很像沧龙。
迷惑龙有着长颈及尾巴,它们的颈椎比梁龙较短、较重,而腿部骨头较梁龙的结实、较长,被认为是比梁龙更粗壮的恐龙。在正常的移动时,尾巴会离开地面。迷惑龙的前肢有一个大爪,而后肢的前三个脚趾拥有趾爪。
迷惑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俄克拉何马州、与犹他州,以及怀俄明州的Bone Cabin采石场与Nine Mile采石场。但迷惑龙的头颅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发现,足足比命名迟了100年。莫里逊组发现的迷惑龙化石,来自于第2到第6地层带。
迷惑龙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受宠的一群,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Brontosaurus),今天它失掉这个熟
悉的名字,主要因为古生物学家在命名上如此的严谨与吹毛求疵。迷惑龙(Apatosaurus)的得名是因发现一个非常大的恐龙胫骨,令研究者十分迷惑,而于1877年命名为Apatosaurus,原意就是「迷惑」的意思。之后,1883年另一群研究者发现几个零碎的恐龙骨骼化石,推测这个恐龙体型巨大,行进时可能如雷声隆隆,故取名雷龙(Brontosaurus)。然而根据后续发现的其它化石说明迷惑龙与雷龙是同一种生物。依据古生物学的命名优先权,迷惑龙命名在先,故取消雷龙的命名以「迷惑龙」称之。
迷惑龙喜欢群体活动,当一大群阿普吐龙从远处走来时,一定是尘土蔽日响声如雷--这就是它以前的名称(雷龙)的由来。迷惑龙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吃东西,而且还很狼吞虎咽。食物从长长的食营一直滑落到胃里,在那儿,这些食物会被它不时吞下的鹅卵石磨碎。
分类与种
与梁龙、重龙同是梁龙科的成员,但迷惑龙与它们的关系较远,所以与春雷龙、原雷龙共同分类在迷惑龙亚科之下。
(A. ajax):模式种,由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在1877年所命名,种名是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埃阿斯为名。它们为迷惑龙属的原型标本,目前已发现两个部份头颅骨,包含一个部份头颅骨。
(A. excelsus):最初为雷龙,由马什在1879年所命名。化石为6个部份骨骸,包含一个部份头颅骨,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俄克拉何马州、犹他州、以及怀俄明州等地。
(A. louisae):是由William Holland在1915年所命名,种名是以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妻子Louise Carnegie女士为名,安德鲁·卡内基在美国西部发现挖掘地点以供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路氏迷惑龙的化石为一个部份头颅骨,发现于科罗拉多州。
于1877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公布一个新的蜥脚类恐龙,埃阿斯迷惑龙
(Apatosaurus ajax)。在1879年,马什根据另一个更为完整的标本,成立为新属,秀丽雷龙(Brontosaurus excelsus)。于1903年,埃尔默·里格斯(Elmer S. Riggs)发现秀丽雷龙与埃阿斯迷惑龙非常类似,应为同种动物,于是将秀丽雷龙改为秀丽迷惑龙。根据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的规定,由于迷惑龙首先被公布,故其名称具有优先权。雷龙所以被认为是迷惑龙的次异名,成为非正式用法。之前广为人知的雷龙图片,于1970年代被人发现,事实上是秀丽迷惑龙(Apatosaurus excelsus)加上圆顶龙的头部
令外,A. yahnahpin是在1994年由Filla、James以及Redman等人所命名。在1998年,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将A. yahnahpin改列为原雷龙的模式种Eobrontosaurus yahnahpin。化石为一个部分骨骸,发现于怀俄明州。
形态特征
迷惑龙可能重量达26吨,而大约体长21-23米,它的脖子6迷惑龙化石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它的尾巴大约长达9
米,它站立到臀部,大约4.5米高。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它真像是高耸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它可能受到Megalosaurus(巨龙)的攻击而为其假想的猎物。
早期学者认为迷惑龙过于巨大,很难在旱地上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故有科学家指出蜥脚下目恐龙是生活在部份身体沉在水中的地方,如沼泽。但近年的研究并不支持此一说法。事实上,就如其亲属梁龙一样,迷惑龙是植食性的动物,有着长颈及长尾巴作为平衡。化石脚印指出它们可能生活成群。为了消化食物,迷惑龙可能会吞下胃石,就像现今的鸟类一样,因为它缺乏臼齿来磨碎植物纤维。
在2008年,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未成年迷惑龙的足迹化石。从这些足迹化石显示,这些未成年迷惑龙可能以后肢在奔跑,类似现代冠蜥的方式。
迷惑龙能探头上树顶或河床。科学家相信迷惑龙不可能提高颈部到90°,若这样会使血液减慢进入脑部。正常时血液由身体开始列达脑部需要两分钟或以上。再者,迷惑龙的颈部脊骨并非十分灵活。
由于迷惑龙的巨大体型及长的颈部,生物学家指迷惑龙头部出它们的呼吸会有问题。若假设迷惑龙像鳄鱼一样没有横隔
膜,估计30公吨标本的无效腔约184公升。
若以不同的呼吸系统来计算其潮气量,迷惑龙不可能是爬虫类,因为爬虫类的潮气量(19公升)不能取代它的无效腔。同样地,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225公升潮气量)只可以提供部份新空气。所以迷惑龙的呼吸系统可能是现今世界所不为人知的,或是像鸟类(904公升潮气量)的,有着多个气囊及容许空气流动的肺部。
再者,若具有鸟类的呼吸系统,迷惑龙只需要约600公升的肺活量,而以哺乳动物而估计值,迷惑龙所需的2950公升则已超越所拥有的体积。迷惑龙的胸部总体积估计是1700公升,可以容纳500公升四心房的心脏及900公升的肺部。而余下的300公升则是供其它组织之用。若迷惑龙真的有着鸟类的呼吸系统及爬虫类静止的新陈代谢,它只需每日消耗约262公升的水。
现时仍未知迷惑龙要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它的巨大体型。但有可能迷惑龙是不断的吃,只是在让身体体温下降、饮水或除去寄生虫时才会停止。有揣测指出迷惑龙是站立睡觉的。它们可能是以其巨大体型及族群行为去制止捕猎者。
迷惑龙最初被认为拥有类似圆顶龙的头部,直到发现了头颅骨化石,才知道它们的头部长而低矮,牙齿为钉
状。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则认为迷惑龙可能有着像驼鹿一般厚的嘴唇。
在1997年,一项就迷惑龙尾巴的计算机仿真发现,它的尾巴是非常长及尖端细,彷似一条鞭子。因而认为蜥脚下目恐龙可以发出200分贝的声响,可以与大炮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