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国内商品期市开盘涨跌不一。低硫燃料油(LU)跌超3%,SC原油跌超2%,20号胶(NR)、玻璃、橡胶、燃料油、乙二醇(EG)、丁二烯橡胶(BR)跌超1%。苹果、尿素涨近1%。
本文标签属性:
石油:石油人民币结算
2月2日,国内商品期市开盘涨跌不一。低硫燃料油(LU)跌超3%,SC原油跌超2%,20号胶(NR)、玻璃、橡胶、燃料油、乙二醇(EG)、丁二烯橡胶(BR)跌超1%。苹果、尿素涨近1%。
本文标签属性:
石油:石油人民币结算
两会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建议加大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我国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仍面临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有待全面提升等问题,建议统筹技术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引领技术协同发展;加强地质勘查,摸清深层地热资源家底;加强引领支持,保障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有序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杨长利:尽早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指出,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绿色低碳电力,核电迄今未被纳入我国绿证绿电体系,成为唯一被排除在体系之外的非化石能源,这既不利于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核电行业的长远发展。他建议:尽早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为其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证明,实现绿证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全覆盖,满足市场用户购买需求,充分发挥核电在减碳降碳中的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杨永修: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主导地位稳固;同时要加强在固态电池、小型化高性能电机、全主动悬架等前瞻引领性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他建议:集中资源、资金,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联合体,对重点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创建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超一流科技人才高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
国内新闻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近日测算,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电池环节,1—12月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GWh。全年锂电池行业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1—12月电芯、电池级锂盐价格降幅分别超过50%、70%。
◐我国诞生第一口突破万米大关的科探井。据本报记者报道,3月4日下午,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终于突破一万米,目前正在继续向目标深度11100米挺进。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口垂直深度超过一万米的井,不仅再次刷新了亚洲最深井纪录,也创造了当今世界上钻探一万米深井用时最短纪录。
◐我国科研团队牵头建立首个矿物超族分类命名方案获得批准。据新华社报道,日前,由侯增谦院士团队牵头国际研究小组建立的碳锶铈矿超族分类命名方案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的正式批准。碳锶铈矿超族是含水稀土碳酸盐矿物,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是第一个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建立的矿物超族分类命名体系,提高了我国矿物学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乘联会:预估2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45万辆。据乘联会3月4日消息,由于春节假期前后的汽车消费较淡因素的影响,预计2月车市销量将会处于年内绝对谷底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90.7%,这些企业的2月预估销量为41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2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45万辆。
◐3月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125元、120元。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3月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25元、120元。
国际新闻
◐沙特宣布将自愿减产100万桶石油措施延至6月底。据央视新闻3月4日报道,沙特自2023年7月开始实施的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将延长至今年6月底。该减产措施延长后,沙特石油日产量将在900万桶左右。
企业新闻
◐世界首台超超临界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完成首根锅炉钢架吊装。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消息,日前,由电建核电公司承建的大唐山东郓城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顺利完成第一根锅炉钢架吊装。大唐郓城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规划建设2×100万千瓦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煤电机组再热温度和发电效率的两个“首次突破”,并攻克业界百万千瓦机组二次再热620摄氏度的技术壁垒,进一步巩固我国煤电领域领跑全球地位。
End
编辑 | 杨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