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龙年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明天的年夜饭承载着我们所有人的期待。喜逢团圆、享用美味之际,精神食粮亦不能少。
北京大学特别准备了“书籍”年夜套餐,不同题材、不同学科,营养多元、风味绝妙。
无论是在其乐融融的家中,还是在风尘仆仆的路上;无论是独在异乡的游子,还是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这份包含40+本书的超丰盛年夜套餐,陪伴你开启全新的一年。
套餐一:中国篇
——中国人,中国味,就是中国年
费孝通先生被称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最知名的社会学著作,多年来深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该书着重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结构性分析,为了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探讨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性别分工等重要议题。
新年里,一起沿着费老的思路,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时移世易,但费孝通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重述中国:文明自觉与21世纪思想文化研究》
进入新世纪,如何重新叙述并构造“中国”认同,变成了一个广受瞩目的文化与政治议题。“中国”叙述的难题源自中国历史与现实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叙述”行为本身,不仅意味着如何“描述”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也包含着如何“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如何应对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贺桂梅教授这本新书阐释和分析21世纪转型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探讨对象包括知识界的主要思潮、人文学科的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主要成果思路、影视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现象。以“文明”为基本分析框架,对20-21世纪之交以来20余年间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思想文化实践进行观察,同时融入作者的评价和判断,借此召唤认识和阐释21世纪中国的自觉意识。
《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
“中国古人聪明智慧,对人类科学技术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英国学者李约瑟发出世纪拷问。于是,“赖德烈”,一个颇具中国风味的名字,这位在传教史及东方史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等领域造诣精深的耶鲁大学著名学者,带着对中国人的深切同情和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赞赏,要讲一个新的关于中国人及其历史与文化的故事。
来“一部里程碑性质的中国历史研究专著”里,看看在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探知到底是什么特别之处,让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孕育出一个人口众多又高度文明的民族,又是什么赋予中国人卓越的特点。
《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
燕园,指的是现在北京大学校园所在地,因为这里以前是燕京大学,故由此得名。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旧址迁到西郊燕园,与燕京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北大。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晋的《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介绍了北大校园里的“淑春园”、“静园”、“燕南园”、“勺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畅春园”和“承泽园”,并更多关注园林里那些鲜有人注意的古迹和文物细节。打开这本北大校园的穿越指南手册,足不出户探索北大校园吧。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有一句名言,“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撰写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这本书中对中华文明的观念系统格外关注,也正是基于他几十载学术生涯中对中华历史中延续千年的可贵精神之所思所感。
时光不止,新的历史就永不顿笔。而我们总是要停下来,回望过去,才能明白自己所处何处,欲往何方;我们过去继承了什么,现在践行了什么,未来需要发扬什么。
一年前电视剧《人世间》热映并出圈,它通过周家五口人的经历勾勒出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令人共情,诸多台词广为流传。这一次,梁晓声的新作《人活着》延续《人世间》,给出了他最新的思考和答案。
这本书和《人世间》一脉相承又远比它走得更远,散文式的体裁使得它不再受小说叙事的约束,能够把所思所想尽情倾诉。《人活着》思考人类的基本命题,从尊严、体面、幸福、优雅、明白五个层面,讲述了“人活着”的点滴和体系。
套餐二:文史艺术篇
——新年里,看点什么、玩点什么?
开年的电视剧《繁花》好评如潮,精美的视听画面和浪漫的叙事意境,让人们忍不住对这位墨镜导演的美学世界心向往之。借此机会,来这本书里一探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看看一部部经典文艺片如何生长绽放而来。
本书剖析了王家卫所受到的电影和文学方面的影响(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从曼努埃尔·普伊格到村上春树),并且审视了王家卫如何超越这些影响。爱上王家卫,理解王家卫。也理解我们深爱着的,回不去也离不开的那些时光。
这是一本在小红书上卖断了货的经典好书,曾得到洪子诚、何怀宏、朱青生、陈永国、戴锦华等一众名家推荐。书名可能会令其被误解为一本讲艺术的“高雅”书籍,其实它的意思是“让人成为人是一门艺术”,这本讲述无用之用如何作为大用的图书,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许多读者讲述了自己和这本书相遇的故事,有的人遗憾没有早点遇见,有的人感慨这本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令他受益匪浅,有的人自叹还得再读十遍才对得起这“通识”……这个新年里,你也来找寻一下自己的故事吧。
古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今有“18岁上大学、22岁毕业,25岁结婚,30岁抱俩娃,60岁带孙子”……这种以年龄为刻度按部就班的生活,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时钟”。但是,也有一群“离经叛道”的人:他们22岁归隐,28岁成为大一新生,30岁从大厂裸辞,60岁学起了弹电子琴……他们不再循规蹈矩地践行社会预期,“逆社会时钟”成为他们“重启”人生的机会。
其实,这种“逆社会时钟”的人生态度,古人早就活明白了。朱良志教授的最新力作《四时之外》,就是专注于探究古人如何跳脱出四时,从而实现自我和生命的超越。看看古人如何理解生命时钟,设定人生时钟,或许能够让我们在新的一年,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作为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高峰,中国艺术的“超级写手”高居翰曾持续不断地在半个世纪中引领了一个学科的学术生产,他去世前仍肩负使命般坚持完成中国绘画通史讲座,并以《溪山清远》命名。以此为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标示夏珪等画家所代表的宋代水墨山水画创作巅峰;另一方面,也是为南宋院体画和禅画传统正名。古有南宋画家夏珪作《溪山清远图》,一展晴日江南的山色空蒙、水光潋滟;今有高居翰以毕生心血汇聚成《溪山清远 : 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带你在绘画中自在畅游。
《追忆似水年华》被一些人看作“欧洲版《红楼梦》”,然而,读完《红楼梦》的人很多,读完《追忆似水年华》的人很少。所以,即使普鲁斯特的大名如雷贯耳,我们却好像很难说出一些关于他的具体细节。
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让-伊夫·塔迪耶的《普鲁斯特传》中文版,这部传记为我们认识这位伟大作家提供了丰富且可靠的资料。如今,这本书不仅在豆瓣收获好评,评分高达9.3,读者评价它“力挫群雄”,同时还入围了第二届行读图书奖文学类年度Top 10、第15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奖项。
在北大,有一门爆款书法通识课,许多人不远万里而来聆听,每节课都一座难求,其课程视频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近日,这门书法公开课的讲稿被完整全面地整理成了《中国书法十五讲》一书!
作者方建勋老师是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集创作者、研究者、传播者多重视角于一身。有的人面对“千奇百怪”的书法艺术,根本看不出好在何处;有的人对书法兴趣盎然,却因为不得其门而入而作罢;有的人可能研习书法多年,因陷入瓶颈再难突破……这些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即便是对书画不感兴趣的人,也一定听说过顾恺之,他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广为人知,还为西汉史学家刘向的《列女传》画过《列女仁智图》。
“列女图”是一个常见的绘画题材,“列女”其实就是诸女子,《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不少画家画过《列女图》,画中的女子大多端庄典雅。你可能无法想象,后来绘画史上出现的“烈女众”的图像竟与此有关(“烈女”在古代通常指刚正且恪守贞洁的女子)——尽管二者相去十万八千里。
然而,“烈女众”绘画的出现,和一句话的误解也有重要关联。著名美学学者彭锋教授在新近出版的重磅级新作《后素: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抽丝剥茧澄清十个艺术史上的千古谜团,也为我们解答了这一谜题。
在北大藏有一处处“秘密花园”,这是书田开辟出的山海,是大师打理出的桃源。天下很大,书房很小,可在学者眼里,书房就是天下。来自理工、人文社科、医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5位北大学者,他们的书房实景与名师风采,他们的阅读故事和学术人生,他们的推荐书单,都呈现在一本书中——《坐拥书城》。
走进《坐拥书城:北大学者书房》,看见不一样的书间万象,看到智者的另一个世界。
史学大家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自从89年出版后畅销数十年,至今仍然是了解东晋的必读书,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4分。读者评价它为治史典范、令人如沐春风、击节赞叹,更有人说看这本书如同看剧一般畅快,所有这些都归功于田余庆先生的史学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这本书获得“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并且在第一届“思勉原创奖”评选中,也是得票第一。这个假期,不妨一同走入东晋那段看起来唯美而又纷乱的历史。
《门阀时代》讨论了“门阀政治”的性质和特征,指出“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而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其实,与田余庆先生齐名的还有另一位北大历史系的老先生——祝总斌。作为魏晋南北朝研究的三驾马车之一,祝总斌先生的《门阀时代》从制度层面理解“门阀”。《东晋门阀政治》和《门阀时代》从不同角度解析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共同描绘了一副更加完整的画卷。
本书聚焦于“皇权”“宰相”“吏胥”“取士”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古代政权与学术的一些特点,对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国家治理、官吏来源等重要问题探微发覆。此外,还收录作者关于《史记》的文章四篇,文中对《史记》书名的由来以及司马迁的“崇儒”与“颂汉”问题提出独得之见,体现出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深刻理解。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以为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作者张磊夫完全是一个中国人名字,但是他却是一个澳大利亚人。其实,此书是西方学者写的第一部后汉史的通史著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填补了后汉史通史方面的一个空白。
作者张磊夫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中国的后汉史和三国史,获过汉学界最高奖儒莲奖。《洛阳大火》具有剑桥中国史风格的宏大视角,重大历史事件精确到日地进行了细致解读,对读者时有所闻,但又知之不详的许多史事做出了细致明晰的介绍,如投笔从戎、燕然勒石、望门投止等成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读史明智、继往开来,相信你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套餐三:思想篇
——春日里,给大脑做一场滋养
活得“通透”是这些年特别流行的一个提法,还被标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大抵而言,“通”是豁达开朗的心态,“透”是洞察本质的智慧。其实“通透”这个词乃至境界,也并不是多么摩登,都是非常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文字。
对于每一个想要变得通透的人来说,都离不开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正道:中国文化传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以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与起点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主流观念、民族精神、社会传习,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前途。
在这里,读懂中国,传承中国传统,创新中国文化。
有一本在豆瓣上一万多人打分情况下仍高达9.3分,被著名哲学学者陈来先生评价为“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就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突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性:中国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做哲学的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中国哲学内部,存在着出世和入世两种倾向,哲学的任务就是努力统一这两种倾向,使人成为圣人,达到内圣外王的人格。在现代,中国哲学依旧有价值。
即便自己所学专业不是哲学,每个人也都可以在此读懂自己的哲学,帮助自己找到直面当下的正确方式方法。
这是一本曾经炒到数百元的绝版书,也是一本关于张载哲学的书,这是北大著名哲学教授杨立华老师的早年代表作《气本与神化》。
张载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千古名言“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何以为民立心立命,如何继绝学开太平,这离不开他的哲学洞见。这个洞见就是“气本与神化”。
如何理解“气本”,如何认知世界的本质,不妨来此一读。
你一定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名字,比如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你也一定听过一些存在主义的名言,比如海德格尔的“人是向死而生的”;萨特说“他人即地狱”等等。虽然对于这些名言的理解未必符合原意,但是它们的广为流传,正说明存在主义哲学绝非高不可攀。
那些持久困惑着你的问题,其实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反复思考过的,比如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不同侧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到底有没有行动的自由?这是我们共同的困惑,也是我们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课,刘玮教授精选了12位存在主义哲学家,把他们最深刻、最有温度,也最值得玩味的洞见介绍给你。
古代中世纪听起来很陌生很遥远,其实那些在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都在讨论之列。不过,这些哲学家并不是在莫名其妙对着空气打太极,他们之间有着继承和对话关系,只有通过一些核心论题和论证,你才会真正看见他们思想的闪光点。
吴天岳老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接受了完整而系统的哲学史训练,对中世纪哲学进入原始的语境深入剖析。有读者高度评价本书“单枪匹马将中文哲学史教材拉入新时代”。在这里,感受哲学作为“爱智慧”的那种上下求索的快乐。
套餐四:人文社科篇
——新年里,做点不一样的思考
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此之快,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是什么促成了中国的快速崛起?
中国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超越美国吗?如果会,那又在何时超越?
是否存在一种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的中国发展模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天,作为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批驳了诸多关于中国快速崛起的流行见解,从国际比较和传统文化的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赶超式增长的底层逻辑。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澄清人们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常见误解,帮助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增长的原因,也有利于预判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分析中国在后疫情时代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和路径。
元旦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这是习主席第11年发表新年贺词,殷切的关怀与深情的祝福传递了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除了新年贺词,习主席身后的书架也引人关注。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本本图书,习主席始终把读书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在众多图书中,有一本书首次出现在书架上,就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张国有教授主编的《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
中国已踏上现代化新征程,该书深入现实、直面问题、展望未来、倾力求解,探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它既是对我国中长期发展的“远望研究”,又是我国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新年在即,来读一读总书记同款新书吧。
近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疯狂发展的时代,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曾经引发广泛的讨论,也被无数创业者奉为圭臬。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互联网金融、网约车、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等大平台,它们以“流量+资本”的形式抢占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的排挤竞争、诱导过度消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目前,虽然互联网不再疯狂生长,但是平台经济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所有人都注意到互联网开启下半场,如果想要快人一步,一定要读懂这四个字——平台经济。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入口。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和国际经济领域备受尊敬的学者,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本书是林毅夫教授赴世界银行任职前夕,将其在北大十余年讲授“中国经济专题”一课的内容整理成书,后多次增补修订而成。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基于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技术制度内生和企业自生能力的经济发展转型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了中国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无论是经济学爱好者还是关心中国经济与未来发展的各界读者,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中国“金融资本力”“经济高边疆”概念之父章玉贵,十年之后再推力作! 本书旨在向读者呈现一名中国经济学人和资深财经专栏作家对“萧条经济学”再度回归的担忧,对求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的战略思考,以帮助读者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到“心有定数”,告别零和博弈,追求繁荣共生。
过去这一年,“搭子”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爆火。与“饭搭子”一起打卡美食,与“学习搭子”一起见证进步,与“摄影搭子”一起感受春光捕捉雪景……人们通过数字平台,像用无形的线而相互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灵活多变的社交圈。于是,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万事万物皆可“搭子”的时代。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始终致力于解读经典、解读社会、解读时代,新近出版的力作《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则进一步呈现了数字时代的社交关系。透过邱老师的解读,你就会恍然大悟,“搭子社交”正是数字时代的朋友关系的最典型体现,明白“搭子”背后的文化成因。
空间核动力是支撑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战略核心技术,世界航天强国高度关注并持续发展。我们清楚地知道,空间核动力是一项融核能、航天、信息、安全、环境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前沿技术,技术高度复杂、安全要求苛刻,必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太空中的原子能:一段历史》一书为我们了解美国在发展空间核动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个窗口。
套餐五:青少年篇
——还要更有趣的?那就坐小孩那桌!
看书要看“整本书”。难道就是把一本书完整地读完吗?其实,“整本书”指一本完整的书,既要有明确统一的主题,也要有意义完整的内在结构。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就是在“养性”,延伸感知、丰富知识,了解人性的复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母语的美质,训练与提升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能力,这既是书之幸,也是阅读者之幸。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文贵良教授主编的《名著导读12讲: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对初中阶段部编版语文教材规定的12本书进行导读,内容涵盖作者简况、版本变化与选择、全书解读、阅读建议和延伸阅读,可以说,满足了整本书阅读者的所有实际需求,其中的指引也可大有启发。
这个寒假,一起读读名著吧!
小时候,爸妈总会对孩子说:好好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上高中后则说,再努力三年,上了大学就好了。上大学后,又想等工作了就解放了。可是成为大人以后,很多人反而更羡慕学生时代的简单、纯粹。
为什么教育没能显著增进幸福?如果读书不能增进幸福,为什么还要不断劝导孩子们读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对此不断研究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心安幸福教育,并在全国上百所学校开展了心安幸福教育试点,帮助无数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幸福不是安逸享乐,真正的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而好的教育应该引导人不断向上向善。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新年里,愿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幸福。
霍金说过;我们人类也不过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一颗小星球上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转。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世界根本规律的探索。宇宙的边界是什么?肯定有个特别的答案。但是,还有比没有边界更特别的答案吗?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科学元典”中找到线索。
元典意为“经典中的经典”。“科学元典”则指那些比经典还经典的,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里程碑性质的作品。元典能原汁原味、准确无误地呈现大师们的思维过程,实现与人类历史上的天才“面对面”交谈。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学生版”,告诉你“大师究竟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这么想”。
新的一年,去世界的更深更远处,探索星辰大海。
北大的学子,他们如何面对成长路上的学业压力与精神压力?他们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他们如何走过复杂艰难的求学之路并最终脱颖而出?
这些备受中学生及其家长们关注的问题,都能在《圆梦北大丛书》中找到答案。北大学子们的成功意义并不局限于报考北京大学,良好的学习经验与自信的心理状态对所有梦想走进卓越大学的学子都具有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梦想,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成长、奋进。这些载着梦想与奋斗的文字,优美精致,引人深思。这个新年,一起感受梦想的力量。
书目
听李四光讲地球的故事
听李四光讲宇宙的故事
听李四光讲古生物的故事
听李四光讲石油的故事
听李四光讲新能源的故事
地球的年纪有多大?早期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海底为什么会存在没有“头”的山?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的沙滩?浩瀚的大洋会消亡吗?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是什么改变了地球的容貌?……
丛书围绕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撰写的地球科学普及读本——《天文·地质·古生物》及相关内容,分为地球、宇宙、古生物、石油和新能源五册.在李四光先生的带领下,认识地球,认识古生物,认识宇宙,认识石油和新能源,探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究竟拥有怎样神奇的宝藏,探索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有怎样传奇的故事,探秘遥远的星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力量。
蜡烛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可以燃烧?燃烧需要什么?燃烧后产生了哪些物质?水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燃烧时只能产生水吗?二氧化碳是不好的物质吗?……这些看似用一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整整分成了6个讲座。他抽丝剥茧,循序渐进,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验,将这些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
今天,我们通过一本书——《蜡烛的故事》,就可以解答“蜡烛为什么可以燃烧?”这一个问题引出的一连串的思考。近百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将蜡烛背后所包含的众多科学知识解释地清清楚楚,是一堂不折不扣的趣味化学导读课。
中国古代科技有多牛?这本“造物之书”,告诉我们,自然和人类,怎样一起开创万物。
《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古代科技著作,生动展现了明代晚期生产劳动场景和传统工艺,在中国古代重读书、轻技术的时代里,一本科技书籍极为难得。《天工开物》在19世纪风靡欧洲,达尔文就曾读过其中论桑蚕的部分,并收录进自己的作品。书中记载的中国经验与技术,均为当时的世界一流,举世瞩目。
本书以明代初刊本为依托,参校多个后续版本,对原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并对难点进行讲解。书中插图选用初刊本木刻插图,以期原样重现明代社会实景及木刻版画风格。这个寒假,不妨翻一翻“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感受大国的创造力。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鸟类研究机构——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长期为全球鸟类爱好者解答关于鸟类复杂行为以及观鸟技巧的各种难题,这本“鸟类趣味小百科”正是对这些难题的集中回应。它按照鸟类的行为、声音、迁移与繁殖,鸟类的内部结构与感官,鸟类的羽毛与飞行机理,鸟类的喂食与保护,观鸟技术与装备等主题,筛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趣味盎然的问题,为热爱鸟类的“鸟人”们一一解答。
本书基于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长期的观鸟经验而作,但又带有感性的笔触、浓郁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生命情怀,文风活泼有趣、绘图真切细腻,适合各个层次的鸟类爱好者。
分子生物学的根基是什么?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细菌遗传学是如何诞生的?物理学家是如何走进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双螺旋是如何被发现的?遗传密码是如何被破译的?信使RNA是如何被发现的?癌基因是如何被发现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分子化进程如何?发育生物学是如何崛起的?……
本书通过对大量科学文献和著名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分析,对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的兴起和发展作了全面概括和系统描述。从分子生物学的根基开始,把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发展和扩展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和重要事件串联起来,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分子生物学史画卷。这个寒假里,一起走近代生命科学的成就和历史,扩大科学视野,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的社会功能》是“科学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指引年轻学子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进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在书中,贝尔纳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本书重点选取贝尔纳精华思想和代表性观点,聚焦科学的历史、现状与危机,改革、出路与未来。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下,充分解读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廓清科学发展的障碍,将科学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香料植物的世界,探究风靡世界的63种常见香料植物的“前世今生”,不但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种植分布、芳香特点、物种传播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而且详尽地介绍了它们在各地美食中的独特应用。
本书为每一种香料植物都绘制了美轮美奂的“肖像”画。这些植物科学画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既写实,又富于艺术美感,且采用了彩色与黑白对比的表现形式,这些出色的美食写真,一定能为新年的香料植物之旅增添趣味。
本书依据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2018年主办的“植物博物学研讨培训班”授课和实习材料编写而成,为国内首部针对植物学、博物学爱好者的讲义,内容涉及博物学简史、理念和当下定位,自然观察的流派与方法,植物绘画和植物摄影实用技巧,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等。
体验一下足不出户,来植物博物馆里呼吸大自然的感受吧。
新的一年里
你有什么读书计划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截至2024年2月10日12:00
评论点赞排名前24位的读者
有机会获得北大出版社赠送的
本次推送介绍的图书一本
获取更多好书资讯
编辑|陈雪霁
排版丨张新蕊
责编丨王嗖嗖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本文标签属性: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数线
文化:文化入侵异世畀
历史:历史朝代
文学:文学网
小说:小说txt
大学:大学排行榜
政治:政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