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本论 - 第1期《商品》

商品是资本论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最基本单元,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表现为商品的堆积,而且商品本身并不抽象,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从商品出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研究资本论的角度。

解读资本论 - 第1期《商品》

在资本论的定义中,商品首先是一个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这种需求可以是由胃产生,也可以是由幻想产生,由什么产生并不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讨论。

同时商品它又必须是一个劳动产品,那种原本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东西是不能算商品的,例如空气,自然界的水等等,只有经过人们劳动的物品才能称之为商品,这里单独强调一下劳动产品是个伏笔,后面还要用到。

所以商品首先是有用的,而这种有用性就构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但是仅仅只是满足需求的物品还不能被称为商品,商品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要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数学等式来表示交换过程,比如在一次交换中一个人用1斤棉花换来了2担小麦,就写成 1斤棉花 = 2担小麦。

学过数学的都知道,等式两边单位必须相等,所以上面这个等式的两边必然代表着两种一样性质的东西,这才能使这个等式成立。

这个东西显然不可能是使用价值,因为棉花和小麦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把使用价值撇开,那么就只剩下劳动产品这个属性(伏笔回收~)。

而劳动产品只有一个性质,那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也被称之为价值,而劳动凝结这一事物我们一般使用时间来进行衡量

这里举个例子,假设生产一斤棉花需要2小时,生产一担小麦需要1小时,那么我用一斤棉花换你两担小麦就非常合理了,因为生产时用的时间越长,这样的东西就越珍贵。

那么这里有人就会提出问题了,那我生产时偷偷懒,故意延长劳动时间,那岂不是可以干一样的活但换取到更多的东西了吗?

马克思对这个问题也做出了解释,这里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举个例子来说明个人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假设手工织布工人织一匹布所需的时间是一小时,使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机器织布所需要的时间下降到半小时,这时手工工人一小时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小结

今天介绍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载体,用于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当发生商品交换的时候,则是价值来确定双方交换的比例,价值本身是生产该商品时凝聚在其中的人类劳动,我们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量化它。

因为商品本身具有二重性,所以生产商品的劳动本身也就具有了二重性,这里我们将在下一期当中进行讲述,敬请期待~

ps:前面这几章讲商品、劳动、货币的内容会有点像高中大学时的政治经济学课本教材,会有点枯燥,这是因为前面几章有点像是为后面埋下的伏笔,到后面开始讲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感受到资本论逻辑上的精妙,小石匠会尽量多举一些例子来让大家理解,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本文标签属性:

棉花:棉花娃娃

小麦:小麦图片

数学:数学公式

大学:大学排行榜

上一篇:国家明确禁止师生恋,维护师生关系健康发展(国家禁止师生恋吗)
下一篇:商品的价值到底由什么决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