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效、高质、可持续的未来产业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系统概括了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定义、动力来源、基本内涵、核心标志以及发展思路。这其中,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加速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效、高质、可持续的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改变了生产要素的构成,拓展了国民经济的业态结构,重塑了生产的动力结构,催生出新质生产力。但与以往的科技创新不同,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推动经济发展且保持高度稳定的外生因素,它的活跃程度既来自科技资源积聚时的升级迭代和颠覆创新,更来自新技术与各种场景结合后的自我学习与适应的应用拓展。发挥科技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依托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实上,近年来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所驱动的。

科技创新为未来产业提供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建立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础之上,加快发展具有高产业附加值的未来产业,是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持和根本保障。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俨然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最大变量,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随着科技进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迈入生成式AI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新范式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和自动化水平,还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利用生成式AI技术可以自动生成文章、新闻、报告等文本,大大提高了写作和编辑的效率。在医疗领域,利用生成式AI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效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正对生产要素进行变革、重组,培育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要立足技术自主创新,在新产业赛道上实现超车。同时,发展未来产业也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就需不断提升其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以5G、千兆光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加快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围绕5G技术演进、高速光通信等重点方向,持续推进核心通信芯片、关键射频器件创新突破,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而发展新兴产业,就要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消费电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

科技创新打造新型工业化新模式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引擎。新型工业化之“新”,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上。发展新型工业,首先要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加速完成“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行动,促进金融更好地加速科技创新。同时,实现新型工业化意味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走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绿色工业化之路。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这既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工业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此外,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方面,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强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智技术驱动作用。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新质生产力正崭露头角,构建着一个高效、高质、可持续的未来产业,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科技的不断刷新,不断迈向新高度,中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是为了我国经济的强盛,更是为了在全球格局中赢得话语权,为了捍卫我们的国家尊严。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刻,唯有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强强联手,中国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抢占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本文标签属性:

美好:美好近义词

技术:技术型女神

经济:经济师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股票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

通信:通信助手

上一篇: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 人民时评
下一篇:2024是科技趋势与人类命运交叉之年?

为您推荐